第171章(第2页)
从办公室里一推窗望出去,便能见下面人山人海,人气爆棚。
温淇今天来汇报的样子都有些神采奕奕,说自己目前已经和周家那边对接上了。他当时接触糖厂这个项目的时候还没想到有这样的际遇,心里同样感慨。
说完了自己这边的工作,他又忍不住加了一句:“路口那家商场二楼的几家餐饮店已经完全倒闭了,不过那边做服装生意倒是不错,很旺,店面很快有人接手,改了之后要卖衣服,估计以后就完全变得以衣服为主了。”
没有人敢在附近做类似的餐饮了,就算要做也要换其他的类型。
火爆的店会产生虹吸效应,路口那里离得太近了,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姜汀州和他的糖厂是真正的风头正盛。
但是此时此刻的姜汀州却比任何人看着还要冷静,好像眼前这令人羡慕到眼红的生意和他没有太大关系似的。
“我知道了,”姜汀州道,“辛苦了,现在已经做得很好,重要的还是以后的事情。”
他见过真正的大风大雨,心里很清楚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所以又紧接地问了一句:“陶锦天那里怎么样?”
下一周便是锦天荟三家店正式开业的时候。
餐饮这个行业每家店都要做不同的考虑,之前的几家店顺利,不代表这家店也一定会顺利。
并不是姜汀州杞人忧天,锦天荟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店,各方面都更加精细,所以定价更贵,要求也更高,接近于一些中式私厨的定价。
一份素菜要五六十块,肉菜基本都是一两百以上,人均轻松上三位数,倘若再加点酒水,人多的话一桌便要上千块,面对的顾客群体也大不一样。
卖这个价钱,不能仅仅凭着之前陶锦天厨师大赛银奖的红利就能保证万无一失。
所以在开业前,姜汀州特意准备了隆重的试菜会作为前置,之前他和陶锦天提过很多次。
这次的试菜会不是仅仅内部邀请几个人,而是三家店同时开宴,总共邀请了两百多号人来参加,里面记者、网红、美食杂志的评论家以及许多看了厨师大赛有影响力的人。
曾荣还特意出面帮了这回忙,组了这个难得的局。这周四晚上便是试菜宴开始的时候,周五便是安排好了的各种通稿和反馈,把热度拉到最高,周六三家店正式开业。
这一连串的工作都计划好了,掐指一算,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
“您放心,我昨天刚和陶锦天见过,看了那边的情况,一切都安排妥当,”温淇想劝他不必这么紧张,“我们做了这么多准备,这个牌子一定会顺利的。”
姜汀州虽然听他这么说,但是还是有些不放心,之后的三天时他还是亲自去跑了三家店,把这段时间的精力大部分都花在上面。
这种中端餐厅营收和利润很高,但是内里门道更多,能从这个行业厮杀出来的各个都是老手,永青餐饮协会理事席里面就有两位是在这个市场的,其中一家“心意小馆”也是连锁店,那位管总和钟会长是多年的老朋友。
进入这个市场,大家要面临的挑战更多。
为了防止好哪里出乱子,众人把手头上的事情捋了又捋。
秉承负责了整体的架构和人员培训,周家在管理方面向来严谨,在锦天荟的搭建上用上了自己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