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txt免费下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第1页)

  有人是探亲,他们家里的孩子,嫁到了丰州。  来到丰州县,他们都畏畏缩缩。  这座县城,曾经是无法逾越的高山。  他们翻过了云台山,却进不了丰州县。  可今天,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进来了。  有好心的书生自愿带路,领着他们进城,问他们要去哪里,孩子又嫁在了哪一家。  一路走着,街上没有人对他们投来异样眼光,没人避之不及躲着难民。  他们听见,很多百姓都在议论“枫江英雄”。  或许是天性使然,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英雄故事多了,百姓心里有了排名,有人喜欢甲,有人喜欢乙。碰上较真的人,还得一条条的列出来,比哪个英雄更无私更英勇。  枫江百姓喏喏的,互相对视一眼,心里怦怦跳。  “咋回事?好像说的你家男人?”  “谢家的也有人说……”  他们不敢吭声,但他们预想中,不会顺利的探亲,比想象中更顺利。  亲人相见,抱头痛哭,跟随而来的书生为之动容,作诗一首,流传出去,被人编了曲调,成了新童谣。  县内变化这么大,常知县怎能不过问?  夸朝廷、夸圣上,他不会反对。可他恨江家人是木头,就不能也夸夸他这个一县之主吗?  风波席卷,他不能跟圣上争名声,也不敢争。  他去农庄慰问的次数终于变得频繁,看着红榜上大字写着“丰州县衙出资八千两”时,他表情略僵。  老狐狸顺势笑起来,跟迎过来的江知与赞道:“你不错,你们江家后继有人,你很会做事。”  要是知道夸夸他就好了。  江知与心领神会,带他去晒场,跟大家介绍常知县。  这次能把大家接到农庄,都是因为常知县会变通,信任江家能做好,也关心百姓生活,盼着他们早日安定,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正是对朝廷信任度最高的时候,见官也是要跪,一声声的“青天大老爷”喊着,常知县笑意藏不住,眼角眉梢都见喜。  此时的江府,又一次迎来拜访热潮。  再次以李家当先,来的还是李家大少爷李玉阳。  谢星珩看书间隙,稍作休息,带着越长越活泼的汪汪出来见客。  红榜贴出来,李家也出尽了风头。很多百姓听了李家出资,都夸他家大气,县里还有几家小铺面卖油,更有货郎挑着油桶走街串巷的卖油,可现在,大家都愿意去李家油坊买油了。  李玉阳来得不客气,略一拱手,就坐到客座,自个儿拿了茶喝,也吃口点心,笑得眼尾生纹,乐滋滋的。  “你家会办事啊,现在出去走一走,谁不夸两句啊?我路上碰见黄家老二了,他八百年不出门的人,也在挑礼,估摸着过会儿就来了。”  谢星珩仔细打量他,李家这位少爷实在不像个心机深沉的人,跟他老子差远了。  他故意问:“你家捐了五千两,你还笑得出来?”  李玉阳看起来不知道他家实际出资是一万两,还当他家没亏。  “可你家出了八千两啊。”  真傻。  八千两还在兜里呢。  已经花掉的,是常知县的八千两。  等事到临头,看他有没有胆子吞下这笔钱。  事赶事,人赶人,黄家二少爷确实拎着两包糕点来了。  他做书生打扮,人很文静,看一眼李玉阳,讲话细声细气,开口就把爹娘卖了。  “我爹说你家办了件好事,我娘让我买了糕点来。”  谢星珩:“……”  怎么两个少爷,一个比一个傻。  对比起来,大堂哥确实优秀得亮眼了。  谢星珩问:“那你来做什么?”  黄乐文没坐,作揖行礼,问谢星珩:“那些时政相关的内容,你这里有书吗?”  谢星珩:“……”  好直白。  来喜接了糕点,放在他边上的小桌上。  谢星珩顺手拎起,感受到分量,心中讶异:天呐,原来是扮猪吃老虎。  都满城宣传了,无所谓口述还是文稿。  谢星珩说:“有啊,在书房,你跟我来吧。”  黄乐文眼露感激之色,匆匆跟李玉阳别过,随谢星珩进后院,到了自闭间。  李玉阳不甘示弱,紧随其后过来。李家几兄弟都不是读书的料,他说要给他小儿子拿书备用。  谢星珩笑眯眯不拆穿,带他们穿堂过巷。  青瓷花瓶红珊瑚,蜀绣屏风玉白菜,大儒真迹墙上挂,金玉摆件满八宝。  李玉阳啧啧称赞:“我家没这些东西,我爹总说家里人多,摆出来砸坏了可惜。”  黄乐文小声说:“还是要有一两件的,哪怕素一点,看着养眼。”  李玉阳点头,更加肆无忌惮的打量。  “确实漂亮,我回家也要捣鼓几件出来摆着看。”  这是谢星珩故意摆的。  钓的就是李黄两家的大鱼。  他们两家来看过了,才能确定江家是真的飘了。  赈灾是好事,夸朝廷是好事,难民得以安居乐业也是好事。  可江家作为商户,在接管了难民以后,还能如此奢靡的过日子,就是坏事一件。  他们是来探风声的,书只是个借口,谢星珩就拿了书童抄录的,一人一本,再多没有。  送客之后,他拆了两家的礼物。  李家生怕江家没有超规制的东西,送来了一条八兽金腰带。  兽头凶猛,栩栩如生,工艺精巧细致,一看就很适合英武之人佩戴,给江承海正合适。  谢星珩前不久才知道,商户人家不能用兽纹。  这兽首自然也不行,更别提是八兽金腰带了。  黄家实在,两包糕点拆开,里边卧着八根金条。  谢星珩手头不准,只感到重。  他拿戥子称,一根金条十两,合计八十两。  换算成银子,有八百两。  送钱?  所以黄家是想两头沾,当个中立的墙头草?  他拿上金条金腰带,带着汪汪,出门来看,王管家早等着了,他便直说:“东西都收了吧。”  王管家应声,带人清场装箱,今日就押送上船,镖局暂不说亲的人带队,叫了两个因伤退下的镖师陪同,一路北上。  金腰带是李家送来的,不能一起处理,会被顺着源头找到。  谢星珩去镖局,找徐诚,让他连带金条一起,看哪个门路能销赃。  徐武愁得很:“诚哥儿三天没回来了,也没个口信。”  与此同时,宋明晖和姜楚英也抵达了丰州县。  算上路程,两人离乡五十多天,回来时,对家乡的眷念都在陌生的热闹里消磨。  什么江家赘婿有个英雄哥哥。  什么枫江百姓平凡却不平庸。  什么女人夫郎也能撑起半边天。  ……  什么朝廷英明,圣上仁慈。  又什么天佑大启,国泰民安。  还有什么爱国商户,百姓互助。  宋明晖:?  姜楚英在里边还听见了她儿子的名字。  秀才相公下田,与百姓打成一片。  姜楚英:?  两人急匆匆回家,正巧遇上王管家送货出府,府中就剩王管家的小哥儿来巧盯着。  宋明晖进门就眼前发黑。  他家被搬空了。  正厅里连盆花都没有了。  来巧见了他,还怪开心的。  “主君!您可回来了!”第27章吓坏了吧?  来巧的喜庆劲儿,让宋明晖心里稍安。  到了家,姜楚英该要避嫌,看家里空荡荡的,一路听闻又实在陌生,便也坐下旁听。  宋明晖先问:“小鱼和致微呢?”  来巧说都在农庄上:“五月底,老爷带着小少爷去拜访了常知县,接枫江难民去了农庄,六月忙乱乱的,大少爷一直在庄上没回来,小少爷期间回过一次,去李家吃个酒,又回农庄忙了。姑爷倒是一直在家,刚送走李家大少爷和黄家二少爷,这会儿在镖局,说找诚哥儿有事。”  姜楚英一听江致微一直在农庄,眉间就皱出一个“川”字,心里忧闷着。  宋明晖见状,暂未问赘婿情况,叫来巧说说庄上的事。  来巧一一道来。  枫江百姓都到江家农庄后,其他商户纷纷拜访,都被谢星珩挡住了,半点儿消息没探听到,还紧跟着捐款赈灾。  常知县送了赈灾银两去农庄后,小少爷把红榜贴出来。还请了很多说书先生,在县上说枫江的“平凡英雄”,在庄上说朝廷赈灾的种种作为。  “现在满县都夸圣上、夸朝廷,正赶着好时候,小少爷又给镖局的汉子们说亲,县里热闹着呢!”  来巧瞧着主君眼色,连忙转向姜楚英,跟她说:“这不,县里好多书生去农庄上听朝廷怎么赈灾,几乎每天都有一场文比,大少爷出尽风头,常知县都夸他文采斐然!”  在读书,在跟同窗交流,有上官夸赞……姜楚英一颗心总算落地。  只是:“也快乡试了,这个紧要时候……大嫂,你看看,要叫他们回来吗?”  大房二房都子嗣不兴,各自都只有一个孩子。  姜楚英男人没了,这些年坚定不改嫁,一门心思都在儿子身上,江致微拖到现在,也有二十岁,还未说亲,她不想儿子分心,死活要考上举人才能说亲。  乡试就是考举人的,她心里哪会不急?  宋明晖喊了个人:“张佑,你去一躺庄子,给大少爷小少爷传个信儿,叫他们忙完手里活,回家一趟。”  此次去京都,两人有四个镖师陪同护卫。  张佑是张大力的长子,谢星珩给哥嫂租的小院就是他家的。  他应声,顺嘴问:“那我要不要先回一趟镖局,叫姑爷回来?”  宋明晖目光四望,看着空荡荡的家,再看来巧什么都不知道的傻样,点了头。  “去吧。”  来巧知道家里东西都去哪里了。  “小少爷说要给三老爷送礼,怕赶着考试季,人多眼杂的不好送,今年农庄花销大,手里银钱吃紧,就先拿家中旧物应应急。”  宋明晖淡淡“嗯”一声。  骗骗家里下人得了,还来哄他。  他咳疾未愈,说会儿话再次咳嗽起来。  姜楚英拿了药给他。  药丸就剩下三颗,得叫医馆的人来看看,再开方子。  镖局里,谢星珩打算去问问小鱼,把徐诚派哪里去散财了,三天不见回,该找找。  张佑来说主君回来了,谢星珩一听就眸光大亮。  好事。  进入七月,宋明晖回来了,家里有主心骨了。  徐诚的下落,也能问问宋明晖。  他是一家主君,对江家的人脉再熟悉不过。  谢星珩进江家以来,恪守本分,上孝亲长,对小鱼也体贴周到,回家见岳父,半点儿不心虚。  宋明晖对他有所耳闻。  家里招婿,江承海写信跟他说了。  时间短暂,再是夸赞,他都当做是安慰——表面过得去。  实际人品如何,成亲以后对小鱼好不好,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贺成功回到京都以后,江老三还破天荒的对着他家赘婿一顿乱夸,说小鱼找了个厉害夫婿,口齿伶俐,年少骨傲,清高得很。  照理来说,江老三不喜欢的人,他应该喜欢。  可小鱼是他的孩子,他连婚酒都没吃上,心里始终七上八下的。  多年掌家,心有城府。  对谢星珩人品不确定,存有疑虑,见面却笑得温和喜爱,开口就是一声“珩儿”,把谢星珩叫得原地顿住。  江家人果然都好肉麻。  他恭恭敬敬行礼,跪父母亲长是应该的,掀袍欲跪,宋明晖把他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