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txt免费下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第1页)

  正说到要紧处,江知与来找他。  “爹,二婶来了,说有事找你,现在在茶室等着。”  江承海也愣:“她找我做什么?”  他愣完就看宋明晖。  宋明晖不为所动,往桌上小铜炉里添香料,这是他请名医调的香,利于凝神养息。江承海该多闻闻。  江承海打了个喷嚏。  宋明晖:“……”  江承海不敢问了,起身去茶室。  江知与没跟过去,坐在父亲刚坐热的垫子上,也去拨弄香料。  “堂哥去找小谢了,他们说科举的事,我也听不懂,正好闲着,要么我们今天做月饼吃吧?”  他们都不能在家过中秋了。  宋明晖不吃。  “改天做。”  二十八走,改天就是二十七做月饼。  江知与心思敏感,某些时刻的钝感来源于信任。  错开今天,那不就是避开二婶和堂哥吗?  江知与往外看,小声问:“爹爹,你跟二婶有气?”  宋明晖摇头:“今天没胃口。”  江知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他父亲情绪外露,很好懂,他看脸色就能看出很多事。  爹爹的心事不好懂,需要仔细分辨。  茶室里。  江承海敞着门,看桌案长而窄,他跟弟媳相对而坐不合适,就把垫子拉远了点,盘膝打坐。  他昨天回来的,知道的消息有限。  还没见过其他掌柜的,镖局的杂务多,加上江府家变,吴术也未说起姜楚英拒收家财的事,他什么都不知道。  姜楚英跟他说了,江承海看她两眼,道:“没事。”  活在他眼皮子底下的人,是什么性子,他最清楚。  独自在二房当家,也是个爽利女子。  出来别家,就总柔弱瑟缩。  特别是在他家,跟在阿晖身边,爱抢着端茶递水。  问就是无以为报。  那也不用这样报啊。  说也不听。  夫夫俩私下说过,宋明晖说她缺乏安全感,随她怎样。  江承海刚想到这个,姜楚英就因他的二字回应掉起了眼泪。  “大哥,你知道的,老二就这么一点骨血,我答应过他会把孩子养好,我那天真的太怕了,我哪能不知道你待致微视如己出?可他读书这么多年,我不敢去赌……”  她就妇人一个,没靠山,没背景,才干也浅,所识人脉,都跟江家大房有关。  她做什么都改变不了事情走向,但她的选择,会决定她儿子的前程。  江承海只能继续说没事。  心头那点火气,被心寒替代。  脾气烈,不适合做商人。  巴结奉承完,再听些难听话,肺都能气炸。  所以他也养出来一套本事——左耳进,右耳出。  该听听,不该听就不听。  差不多等姜楚英哭完,江承海直接问:“你们在京都的事,都说我听。阿晖怎么病的?”  姜楚英拿帕子擦眼睛。  “我们到府上,他们正忙着办寿宴,上下都忙,我们住的偏远角房。还算清静,因远,三餐总有遗漏。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伺候公婆。说我们难得见一回爹娘,不能躲懒,要多尽孝。”  说来说去,就那些磋磨花样。  两个泥腿子,跟着小儿子升天,当起了老祖宗。  十来年的养尊处优,磨出了一副好尊荣,品性难改。  从前在乡里会的磋磨一样没忘,到了京都,又学了些后宅阴私,折磨起人,真真是要命。  这回要不是江老三想要送江知与去当侍妾,让二老收敛,宋明晖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都不一定。  “他装病,用冰块加凉水,泡了一宿。高热几天才退,落下了咳疾,这病也怪,老三都叫太医来看过了,还开了丸药,一直不见好。”  江承海问:“是哪位太医?”  姜楚英回忆着道:“听说是姓方,叫方太医。”  她说这事,眼泪干得快,半滴也没有。  江承海突然意识到,他从未了解过这个弟媳。  这些年,一直认为她不容易,处事战战兢兢。  在自家,要强硬着撑起门户。  到了别家,又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得罪人不自知。  可他二弟死了十八年了。  十八年,话都没说利索的江致微已经是翩翩书生郎了,马上要考举人了。  江承海起身,走到了门口,姜楚英又叫住他。  “大哥,我是真的怕。”  江承海说了很多次没事。  他不说了,直接走人。  回到房里,小鱼还在。  父子俩对着坐,一盘香料给他俩压出了花,两人玩得很开心。  江承海站门口想想。  二房的尚且如此,他那些狼心狗肺的族亲就不用说了。  这段时间,苦了他们了。  江知与等着他来,问问去京都的路线。  父亲一身血的回来,有些路得规避。  江承海拿了地图,给他划线指路。  他这次没在京城久留,感觉京城的气氛很“紧”,压抑着什么风暴般。  宋明晖去了京城,没几天就病了,期间只忙着打点一回,往家里传信,其他消息来不及探听。  他就知道老三把寿宴办得很热闹,来了很多官员,看不出来气氛紧张。  京都是皇城,天子脚下,瞬息万变是常事。  谁知道天子在想什么,会因什么发怒。  江知与记下了,午前,去叫夫君跟堂哥吃饭。  还未进京,能再看看。  到了京都,若气氛还是紧,就要让两位考生收着点。  哪怕过分保守,无缘举人。也好过被捉了典型。  午饭人多,吃得热闹。  散场过后,江致微没急着回家,跟谢星珩继续“对对子”。  科举有固定格式,书市上还有流通的对偶句子合集大全,刻苦点的书生,会自己写。  谢星珩没当过学渣,落在古代的时间确实太短,沾了原身的光,背什么都熟悉,省了大半时间,刷起题来依然吃力。  他学了答题规格以后,就狂作文章,带了小册子背诵精彩句子,相当于现代语文的作文素材。  大段的时间,他都是在作文。  古代作文短,初期是熟悉格式的走量,他不拘好不好,想到句子就往上面写。  过后也总结“错题集”,还有“优秀句子”合集。  这些是他自己的产物,能直接写上卷子。  刷题有顺序,他习惯的方式是由大到小,一开始不抠细节。  备战科举也同样,先大量阅读,熟悉“教材”。再大量作文,熟悉“题型”。  再到现在的名师指点,同窗交流。他大量的“错题”得到改正,在这基础上,继续作文。  他有取舍,正经拼才华,他比不过古代书生。  所以学习时,重点锻炼的能力是,把他对题目的解答,转换为八股文。  相当于文言文翻译。  不过他是把白话,翻译成文言文。  再加点限制。  字数限制,格式限制。  这个思路转变后,科举似乎也不那么难。  出发前一天,家里提前过中秋。  江知与叫人做了月饼模具,其中有小鱼、星星、爱心。  谢星珩一看就笑,跟他挨着压模时,想到了些表情包。  什么“你给我小星”“我觉得布星”。  谐音梗。  江知与听得懂。  他会做衣服,绣工还不错,听着就想做个布星、小星星。  谢星珩坏心眼儿:“你知道小鱼有什么吗?”  他使坏,江知与也想听。  “什么?”  谢星珩说:“有一种说法,人懒、过得安逸、目标是为了躺平,自己连翻身都不想动,这叫咸鱼。”  江知与看他。  谢星珩慢悠悠道:“与之相对的,忙里偷闲,就叫摸鱼。”  江知与突地红脸。  他大胆道:“我们现在是什么?”  谢星珩把特殊模具的月饼,以小鱼、爱心、星星的顺序摆好。  “忙里偷闲,我在摸鱼,你在爱我。”第39章封赏到  上京赶考的路线稍有变动,大方向不改。  先走水路到府城,再转陆路去京都。  张佑带了三个人护送,徐诚连夜给江知与发求助信号,获得江知与的点名,拗不过徐诚的娘亲穆彩凤,没能把他捎带上。  人站码头,徐诚欲哭无泪。  “我完了……等你回来,我指定已经成亲了……”  他比江知与大,年初满的十八,虚岁算十九。眼看着今年要过完了,他娘把他当二十岁的“老哥儿”看待。  从前对他的亲事,着急归着急,没逼着他硬嫁。  现在镖局都要联合办喜事了,那些师兄弟们,没一个敢来求娶他,加上他前阵子满城跑,他娘认可他的品性,作为亲娘,还是担忧,说了老话,想要他成家,拘拘心性。  江知与问他:“你不想成亲吗?”  他俩感情好,他记得徐诚也对成亲之事有所向往的。  之前还说过喜好。他性子要强,也爱管事,男人的性子最好软和一些,免得两人三天两头的吵架,看着就闹心。  这个要求不难办。  徐诚的父亲是镖局二当家,他们兄弟都在镖局干活,娘亲守着个小铺面卖首饰,家底颇为丰厚。他能招婿的。  徐诚不跟他说假话:“今年没出岔子,这亲事我就随我娘,她又不会害我,我也没喜欢的人,怎样都行,凑合着过吧。可我看你夫君这么有情有义,我觉着我这也不能太将就。”  不说多轰轰烈烈吧,至少要能同甘共苦。  江知与能懂他的心思,他刚择亲那阵,心里不说抗拒,也十分忐忑。  要不是刚好碰上了谢星珩,又被他吸引。一日日探听下来,越发喜欢,有了期盼,这亲事也没滋没味的。  他想了想,跟徐诚说:“我打算把各地镖局的落脚点走动一番,让他们打听当地消息,半个月传一封信,此去是北上,南方的路子原想年后再说,你若实在逃不开,也没碰上合心意的,你就去找我爹爹说,我爹爹会帮你劝劝凤姨的。”  穆彩凤看着铺面,徐武成亲后,夫朗会生,头胎就是双胞,孩子刚满三岁,又给怀上了。  她家里头忙不过来,才渐渐少来江府玩。之前跟宋明晖走得很近,两人能说体己话。  徐诚想想,认为可行。  二次送考,来人颇多。  谢星珩那头,宋明晖跟江承海都在,让他放宽心,别有太大压力。  家乡遭灾在前,岳家有祸在后。从前再有才华,这数月的耽搁做不了假。  朝廷来人,又压得他家无力反抗,差点家破人亡。谢星珩心里憋着气,这段时间读书勤奋又刻苦。  他们看在眼里,欣慰之余,也担心他过犹不及,越想要,越得不到。  江承海跟他说:“大不了我给你买个名额,你去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可以纳供换名额,就是高价自费读书。  熬出资历,顺利毕业,也能分配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