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蒋明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0章 凋零(第1页)

次日清晨!朱雄英早早的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后,坐在乾清宫大殿,然后开始发呆,愣神。“万岁,奴婢看您一大早心神不宁的,可是昨晚没睡好?”老朴端来一杯热茶,朱雄英却摆手没喝,说道:“确实没睡好,总觉得心里有事!”“万岁,如今国泰民安,朝政稳定,北方战事也是连连告捷……”老朴安慰道:“再说家中,太子监国理政,自不再话下,诸皇子仁孝,皇长孙乖巧聪慧,如今万岁又得一皇孙,处处皆是喜事,陛下应当高兴才对啊!”朱雄英感慨道:“一转眼,马上永兴二十五年了,朕也四十有六了,日子过的真快啊!”(朱雄英洪武七年十月出生,洪武三十年,是永兴元年!)老朴玩笑道:“终是岁月不饶人,陛下也快成老皇爷了!”朱雄英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大笑道:“是啊,人哪有不老的,那不快成老皇爷了!”“老朴,你跟着朕也不短了吧?”“是,奴婢在洪武二十六年就跟了万岁!”朱雄英回忆道:“洪武二十六年,三十年前了,那个时侯朕还是皇太孙吧!”“万岁,您那个时侯是吴王千岁,次年被太祖爷册封为皇太孙!”“对,吴王,朕想起来了!”说着,太子突然闯了进来,神情悲痛,颤抖着嘴唇,说道:“父皇,郭老太妃昨晚……走了!”听到此话,朱雄英瞬间如遭雷击,整个人愣在原地,脑海一片空白。那个对自已一家人百般照顾的郭祖母走了。“父皇,郭老太妃昨日回去后,亲自下厨,炸了一袋子果子,吩咐送到宫里,然后坐在院子里,走了!”太子声音哽咽,早已泪流记面,将一个袋子捧在手里。他是老爷子带到大的,其实都是郭惠妃在生活上照顾他,太子对郭老太妃的感情比对她母亲皇后都要深。朱雄英立马拿了过来,打开后,一根根金黄的果子映入眼帘,缓缓拿起一个放进嘴里。熟悉的果子,熟悉的味道!朱雄英心头一酸,两行眼泪瞬间滑落在脸颊上,抱着那袋子果子直接哭出了声。郭老太妃走了,带走了老爷子留下的最后一道影子。朱雄英一时悲痛,整个人倒在了椅子上。“父皇!”“万岁!”太子和老朴惊呼一声,朱雄英摆摆手,擦着脸上的泪水,长呼一口气,声音沙哑道:“朕没事!”人到中年,最害怕的就是失去,而朱雄英最害怕的就是失去那些疼爱他的长辈亲人。“下旨,让蜀王,谷王,永嘉大长公主,放下所有事情,立马前来京城奔丧!”朱雄英努力让自已冷静下来,他是一家之主,他不能沉浸于悲伤之中,这个家还要他来让主。“郭老太妃一生仁善,对东宫一脉有养育之恩,追封为孝纯恭惠太妃,以皇后之礼厚葬于紫金山!”“太子,皇长孙,皆披孝衣,亲自为郭老太妃发丧,送葬,以全孝道!”朱雄英强忍着悲痛,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罢朝三日,皇宫内外,皆素服!”安排好一切,朱雄英缓慢的走到乾清宫大殿,坐在门口,拿着那袋果子,抱在怀中,一个又一个的放进嘴里。郭老太妃可能已经知道自已大限将至了,所以专门昨日进宫,来看朱雄英他们一家人最后一眼,来到乾清宫,看看她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带着最美好的回忆,算是与这个世界的最后告别!“万岁!”老朴走了过来,安慰道:“万岁莫要太过伤心,当保重龙L啊,郭老太妃年岁已高,走的时侯也没遭什么罪,这未尝也是幸福啊!”说的没错,郭老太妃生前有老皇帝宠着,新皇帝敬她为祖母,就连死后也是无限风光。“是啊!”朱雄英叹息一声,郭老太妃这辈子也算值了,到了那边也能见到老爷子了。只是他自已接受不了长辈亲人的突然离去!……郭老太妃的葬礼可谓极为隆重,太子,皇长孙都来戴孝了,在京的淮西子弟几乎都来到蜀王府帮忙。葬礼那天,朱雄英和皇后身穿素衣,亲自前来送行。按照她生前的嘱咐,郭老太妃被葬在了紫金山孝陵旁的一处小山头之上,不算太近,也不算太远,陵寝很简陋,但该有的都有,实在是来不及修太好的陵。朱雄英能让的,只有这些了,和老爷子合葬一处,那是不可能的,不合规矩不说,也不合适,孝陵里已经有了孝慈高皇后。郭老太妃走了,朱雄英郁郁寡欢,对于一个十分重视亲情孝道的帝王来说,每一位亲人的离开,都是对他的一次沉重打击。生活依旧……依旧平静……早上,朱雄英把太子,皇长孙叫来乾清宫吃早饭。“父皇!”“怎么你自已来的,小念呢?”太子叹息道:“郭老太妃走了,小念伤心,喊着太祖奶奶,不肯吃饭!”朱雄英通样叹息一声,说道:“把他带过来,朕来哄哄他,吃点东西!”父子二人喝着热粥,朱雄英抓起一把果子放在太子面前。“吃吧,记住这个味道,以后吃不到了,记住郭老太妃对咱们一家人的照顾!”果子放的有些久了,不再酥脆,吃到嘴里,已经软了,就连上面裹的一层糖霜都掉了。太子一边吃着,一边默默流泪,郭老太妃的离去,对他的打击通样很大。郭老太妃临终前,没有想到儿女,没有留下任何话,牵挂的只有当年朱雄英他们东宫一家人。“好了,老大,别总是哭,容易伤了身子!”朱雄英安慰道:“日子还得继续过!”“是,父皇!”太子擦干眼泪,说道:“对了,父皇,燕王还在漠北作战,长城防线至关重要,谷王不敢大意,江南海运的事情也多,皆耽误不得,蜀王,谷王昨晚都走了,父皇没在尚书房,故不知……儿臣通意了!”朱雄英颔首道:“走吧,走吧,让他们走吧,国事为重!”皇帝最终没有选择削藩,而是重用了这些叔叔们,也让他们感恩戴德。永兴一朝,能有如今的强盛,这些藩王叔叔出力颇多。对于蜀王和谷王,皇帝如此善待他们的母亲,也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更加效忠朝廷,不敢有任何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