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十大鉴宝小说推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章 小嘴淬了毒(第1页)

丁会长想了好半天:庄晚芳是谁周围好几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却没人吱声。看来是都不知道他又拍了拍郝钧,双眼笑眯眯:郝秘书长肯定知道。别说,郝钧还真不知道。但他知道,林思成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说出来,绝不会是无的放矢。想想那只鸡毛掸子。想想那樽金刚亥母。再想想文物公司的那樽倒流壶。也是基于此,他才临时起意,半开玩笑的让林思成试了试。当然,不会没关系,只是想让他在前辈们面前露个脸儿。却没想到,这小子还真能说出门道来看来郝秘书长也不知道丁良摇头晃脑的叹气:啧,咱们这么多专家,竟然还不如一个大学生来,小林,给我们讲一讲这个庄晚芳!这话就有点诛心了:和林长青有过节的是你,不是我们。格局也不大,这么多人面前为难一个孩子郝钧刚要说话,市局鉴证中心的关主任拍拍林思成的肩膀:没事,你给丁会长科普科普!丁良冷哼一声,但没敢说什么。都到这份上了,林思成哪还有往回缩的道理至少得让丁会长明白,爷爷让他来,绝不只是为了那八百块。庄先生是当代农学家,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浙大、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茶树栽培学科奠基人。撰有《茶作学》,《茶树生物学》、《茶叶经济》、《茶叶贸易》等著作……八十年代,他在大会堂,授过领导亲笔表彰状!看林思成头头是道,所有人都愣了一下:真有这一号人不说,来头还不小能授表彰状,说明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很大,前面的那些评价,还真算不上吹捧。丁良琢磨了一下:这不就是科学家,和文化界有什么关系意思就是隔行如隔山,我们没听过不很正常退休后,大概八十年代初,他被聘为人大茶道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时兼任浙、闽两省茶叶学会理事,主持茶文化研究和茶道推广。前面是研究机构,后面这两家,是国内最早的由省级部门发起,致力于向世界推广茶文化、茶道理论的官方学术团体!郝钧眼睛一亮:丁会长,看,是不是和文化界有关系了而且关系还极大!丁良冷着脸,指了指竹筐:好,照你这么说,这套茶器就是他刻的对吧不是他刻的,只是这首诗是他作的,但这套东西确实是送给他的!怎么证明省新闻联播,省报都报道过,不过时间很早了!啥玩意所有人又一怔愣。八八年,日本茶饮料巨头伊藤园考察国内茶叶市场,计划合作共建大型茶园基地。当时意向选址有四个:闽省安溪,浙省新昌,川省高县,陕省平利……因为庄教授与日本茶学团体交流频繁,在日本茶学界的知名度也很高。又任闽省、浙茶文化学会理事,便成为考察团陪同代表之一。之后到陕省考察,虽然没有达成意向,但临走时,相关部门还是为考察团和各位陪同代表奉上了精美的本地特产。知道庄先生特别推崇唐代茶器文化,便请本地木刻名家专为他雕了一套纯手工的大唐二十四器……丁良眯了眯眼睛:名家就雕成这样林思成叹了口气:前后就两天,足足二十四件,还让名家怎么雕郝钧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不吃不喝也才四十八小时,平均每件两小时,还得纯手工,能雕工整就不错了。当然,名家也是相对而言。说实话,从近代到当代,陕省就没出过什么木雕名家。他乐呵呵的拍拍手,指着旁边负责记录的工作人员:先用电脑查一查……林思成,八八年,伊藤园,省报是吧省报只报道考察团的行程,赠送礼品在晚报和文化报。工作人员的速度很快,噼里啪啦的几下,就调出当时省报关于考察团的报道。标题还不小:弘扬茶道文化,让秦茶走向世界……暨伊藤园集团代表平利之行。再查晨报,标题同样不小:文化无国界,民艺联世界。篇幅很长,重点报道考察团代表收到本地民间艺术品,比如脸谱、窗花、腰鼓时如何高兴,如何赞美。还配有照片,大唐二十四器还排在挺前面。仔细再看,不就是案上这只筐包括茶斗上的那首诗,瓢把上的花纹,以及茶夹上的银片饰纹。都是专家,玩的就是眼力,只是一眼就知道,这绝对是同一套东西。那是当时是没带走林思成想了想:带了,估计是转了一圈,流回来的。别说,这套东西真就挺沉。又是从哪收的郝老师,这套茶具不是收的,是从博物馆仓库里整理出来的……工作人员敲着电脑,你稍等,我查一查……咦,还真是收的,不过是四年前收的……从哪收的工作人员顿了一下:是茶文化研究所的刘所长!咦,真是流回来的这位不是圈外人,而是有名的收藏家,研究所更是这次展览的赞助方之一。再想想之前,丁良口出狂言:这诗半文不文,半通不通,一看就知道作者没什么文化。这样的东西,是怎么收进来的结果倒好,一个科学家,一个本省有名的收藏家看着丁良比吃了屎还难受的那张脸,郝钧越想越乐呵。林思成,你们学校还教茶学林思成慢条斯理:学校不教,我爷爷教,他没事就喜欢研究一些乱七八遭的东西。郝钧差点笑出声:什么算乱七八遭,字画算不算这小子骂人不带脏字,小嘴像是淬了毒。丁良咬着牙,额头上青筋暴起。也就眼神刺不死人,不然林思成早死了八百遍。但偏偏他还不占理,比如那句:老林就为了赚那八百块钱也就林思成涵养好,换成郝钧,非呸他一脸。越想越气,又没办法发作,丁会长冷哼一声,一甩袖子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