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以天下为重(第1页)
仲利挠了挠耳朵,有些为难地看向莫宏骏。“怎么办?他们不要粮食,还骂我们,算了!本将军也是有脾气的,热脸贴冷屁股,当本将军是犯贱吗?”周忱一看这情况不对。也走到城墙前,抬头,正见温纶双目赤红地盯着他。温纶当初还是个走投无路的毛头小子,即将饿死,是周忱资助他一吊钱,和他说楚国灭了周边无数小国!楚王崇尚武力,去参军才是他的出路。他进入军营后,作战表现得非常勇猛,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成为武宣侯麾下八大将之一。他对周忱是心存感激的,如果没有周忱的指引,他怕是在街边饿着等死。所以,他很难理解如此爱国,且有才华的周忱,为何要投靠战承胤。不惜背叛楚国?周忱也看见了温纶,没想到当初随手救助的青年,如此成为一员猛将了。他笑着看向温纶。温纶却黑着脸,背过身去。周忱摸了摸鼻子,走到仲利和莫宏骏身边,“怎么样,没有开门?”“是的,将军如今怎么办?”“夜晚把粮食放在城墙下,若是有人出城拿粮食,让他们拿去!”两位将军面面相觑,大将军命他们送粮食,是为了说服武宣侯投降,才如此大方。而周忱直接白送。这合适吗?“万一大将军怪罪下来!”“我一力承担!”两位将军连忙抱拳,“大人,怎能让您承担!您也是为了城内百姓和二十万楚军着想,要不这样,咱们在车上摆上大喇叭,声音调大一点,在四个城门口巡回播放!”“城内士兵都能听得见,您也能和大将军有交代!”仲利附和,“是啊,是啊,您好不容易取得大将军信任,怎能如此随意把这份信任丢弃!您站的位置越高,咱们楚人才能活得越好!”周忱看向忧心忡忡的二人,嘴角微微弯起弧度,“好,按照你们说的去办,我马上向将军禀告!”他转身,即将离去时,莫宏骏喊住他:“将军,您一力承担下来,大将军会生气吗?”周忱顿住,思考片刻后摇头……“不会!”战承胤似不在乎这点粮食!为何呢?周忱说不上来!但他很快离开,来到战承胤的书房前,他敲了敲门。战承胤喊道:“请进!”周忱进去后,对战承胤作揖道:“将军!”战承胤停下手中的笔,“巍览不肯打开城门?”“是的!”“白送粮食也不接收?”“是!”战承胤旋转手中的水性笔,嘴角勾起,“果然是巍览的行事风格!”“将军,臣让莫宏骏和仲利把粮食放在城门外,且用喇叭向他们喊话投降,您觉得如何?”几万斤粮食,数量不小!战承胤现在并不缺粮,空间还源源不断地产出粮食!周忱小心翼翼地打量战承胤的神色。他神色如常,并未生气。仿佛这几万斤的粮食不重要。两年颗粒无收的饥荒年代,几万斤粮食,这数目不小。战承胤点头,“放在城门口,但,要宣传到位!”“如今没有天黑,你让三千多奴隶,排队领取十斤大米,六斤面粉,其他瓜果蔬菜配齐,在城门外领取!”虽说行军打仗负重二十斤,不利于长期走路,不过战家军以战马,大货车运送人!他们无需长期负重!大宛城内奴隶高达十几万人,估计和这三千人奴隶都是认识的关系。收复大宛城后,他们刚领到的粮食,都会给城内奴隶充饥。思及此,战承胤吩咐道:“去办吧!”周忱却没有走,他心里有自己的小九九。他盘算一番,三千奴隶,光是大米一个人十斤,三千人就三万斤。战承胤让仲利和莫宏骏送去的粮食,也才三万斤大米,加上两万斤挂面。全给奴隶领走了,那么……城内百姓就没多余的粮食了。他支支吾吾的想说什么。战承胤见他如此,心里即有了数。“再去领三万斤大米,两万斤挂面,一千箱方便面,放在城门外!”周忱听言,连忙磕头,红着眼眶对战承胤下跪磕头。“多谢将军!”战承胤未必没有看出他心里的小九九。他不戳破,还愿意多给粮食。要么,战承胤不在乎这些粮食。他愿意给敌军的!说明战承胤并未把他们放在眼里!甚至,周忱觉得战承胤在此地停留三天时间,不过看着城墙周围的土地平坦,方便晾晒大米!并不是大宛城有多么难以攻破。若是将军想横扫,无人机投放炸弹,大宛城会被迅速攻破。可这座千年古城就会毁于一旦。周忱站起身,对战承胤连番致谢后,准备告辞。还没走,却被战承胤喊住。“周大人,记住,您如今不是楚国宦官,而是天下的宰相,出发点,思考方式,以天下为重!”战承胤是在侧面敲打他,不要意气用事。武宣侯巍览是个人才,但若是他一意孤行,宁愿拖着全城百姓,和二十万守城士兵饿死,战死……战承胤不会心慈手软!周忱被战承胤一题点,他转过身,弯下挺直的脊背,朝战承胤深深鞠了一躬。“是,臣绝不会让大宛城拖慢进度!”“下去吧!”“是,将军!”周忱走后,端慧公主端着茶水进来,在向战承胤打探消息。其实端慧公主还是很钦佩巍览的。她想让战承胤招揽过来为己用。朝堂上风波她不懂,她只是觉得,为大楚辛劳一辈子的巍览,不该落得如此下场。端慧公主端茶进入书房,把茶放在桌上后,从袖子里拿出一本书来。“将军,端慧人微言轻,不懂政治!”“但您看看这本兵书,是武宣侯到大宛城后书写的,如今已是孤本,端慧收藏了一本!”“您看看书,若是可行的话,能不能不杀武宣侯!”“哪怕把他贬为庶民也好!”战承胤看见书表面,是用羊皮扎成册。楚国没有纸张,用羊皮扎成册的,现存于世上就极少。表皮写上四个大字,“用兵之法!”他翻开第一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