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杀破狼命格的男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章(第1页)

  只见一小撮行动如风的蒙面人突然从看热闹的人群中冲了出来,个顶个的高手,顷刻将御林军防线撕开一条口子,直奔祈明坛而来。  “小心!”  “是东瀛人!”  百官乱成一团,御林军统领刘崇山大叫一声“护驾”,情急之下直接带人冲上祈明坛御道,跪在李丰两阶之外,飞快地说道:“皇上,此地危险,末将立刻护送皇上离开。”  李丰气不打一处来,一脚踹在刘崇山肩上:“废物!”  刘崇山猛地抬头,目露凶光,几个跟在刘崇山身侧的御林军同时拔剑,李丰心头一震,突然反应过来——根本没什么东瀛刺客,根本就是造反,这一套手段竟与当年先帝纵容蛮妃设计玄铁营一模一样!  李丰惊怒交加,指着刘崇山道:“大胆,你敢!”  刘崇山“嘿嘿”低笑一声,自顾自地站起来,伸手一扫肩上灰尘,迈步逼近李丰:“皇上,为了您好,末将还是护送您离开这是非之地吧。”  ☆、第93章谋反  刘崇山话音没落,一个“东瀛刺客”已经破开御林军,悍然冲向御道。刘崇山见状狞笑着拔出腰间长刀,指向李丰道:“皇上放心,末将必不让这些狗贼碰陛下一根汗毛。”  李丰背后传来一声惨叫,他仓促回头,只见钦天监主持大典的官员被涌上来的刺客一刀杀了,脖颈子上的血顺着石阶泼了下来。  这惨叫仿如一声令下,刘崇山当即一刀砍过来,李丰小时候练过几天功夫,可惜没什么天分,水平实在稀松平常,多年搁置也早就还给师父了,为躲闪慌慌张张地往后退了几步,一不留神被石阶绊了个跟头,伸手一撑就摸了一把热血,祭天礼服顿时污了一片。  此情此景下,要是换个胆小的恐怕已经吓晕过去了,多亏了隆安皇帝那又臭又硬的驴脾气,非但没有晕,这种节骨眼上还敢指着刘崇山怒发冲冠道:“乱臣贼子,你就不怕被满门抄斩吗?”  天子原也没什么三头六臂,身边没人护着,还不是伸着脖子让人砍?刘崇山一刀砍空,心里一点造反的畏惧早已经荡然无存,紧跟着追杀又至,口中道:“那末将为了一家妻儿老小,也只好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刀兵之下,真龙天子也是凡胎肉体,那刀风当头袭来,李丰避无可避,依然不肯失了皇族体统,面上硬是一声没吭,心里却只觉得凄凉——他没死于想要夺权篡位的兄弟,没死于西洋乱军围城之中,如今天下初定,正要休养生息,反而莫名其妙地死在手下乱臣贼子手中……连人家为什么造反都没弄清楚。  就在这时,一道厉风自旁边袭来,堪堪刮过李丰鼻尖,刘崇山手中险些伤了龙体的钢刀被一把两寸半的“袖中丝”撞偏了——半途中伴驾的沈易总算赶来了。  随王伴驾上祈明坛的武将身上不携带刀剑,披甲只是披个样子,谁也没料到沈易的铁腕扣里居然还留了一把袖中丝。  刘崇山眼看着要大功告成,突然被沈易横插一杠,心里不由大骂——来之前吕常分明已经说好了,沈家那边的反应他试探过,万万不会生事,只会跟姓方的一起缩头作壁上观而已,怎么突然节外生枝?  沈易俯身将隆安皇帝扶起来,与提着袍子一路小跑赶来的江充一前一后将隆安皇帝围护在中间,显得十分孤立无援,为难时方见忠奸,李丰心里一时百感交集,狼狈不堪地叹道:“二位卿家有心了。”  江充没有武艺傍身,不免有些紧张,沈将军却是一路带着残兵从西南打回京城的,面不改色道:“皇上不用忧心,今日人多眼杂,为防出错,很多大人家里都派了侍卫混在百姓中间,够和他们周旋了,末将再不中用,也收拾得了这群少爷兵,定会护皇上周全。”  前一阵子方钦秘密前往北大营,身上带了一封自家庶妹写给姨娘的闺中家信,信中提到的事情非常让人心惊胆战。  方氏手下一个刚买来的小丫头因为不熟悉规矩,无意中闯了书房,竟被活活打死,这还不算什么,方氏这明媒正娶的正房夫人居然也因为这么一点事被软禁于内院,不得已向母家诉屈求助。信中提到,那日来的客人很多,有包括御林军统领李崇山等数人在内。  恰好隆安皇帝刚刚宣布万寿节出宫祭天,这个节骨眼上不能不让人多想。  然而这又毕竟只是一封语焉不详的家信,不能上报皇上——否则万一没事,那岂不是成了捕风捉影构陷朝廷重臣吗?  李丰痛恨党同伐异之风,御史台就是因为每次参雁王参不到点子上,才几次三番被皇上弄个没脸。  谁也不敢贸然担这个风险。  可北大营又非经传召不得入宫,如果皇上离宫这天真的出事,远水解不了近渴。  因此方钦出了个主意,让北大营在九门外候着,一旦有异动,强行进城,一炷香的时间内赶来救援,而在此之前,他们从沈家、安定侯府等武将家里借调了一批战力颇强的家将,当天也混在看热闹的百姓中,万一出事,只需要他们动手拖一会,就能等到北大营救援。  沈易虽然不太喜欢方钦,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老东西挺有心的。  刘崇山见不得沈易这好整以暇的模样,闻言冷笑道:“那可就要领教大将军的本事了!”  说完,他身后几个御林军叛军与刺客一拥而上,方钦事先安排在下面的家将们也回过神来,从两侧跑上祈明坛,跟叛军交上了手。  沈易将李丰往身后一拽,拉下一个刺客的手腕,一带一别,“喀拉”一下便将那人的胳膊折断了,眨眼夺下刺客手里形状古怪的东瀛刀,随即沉重的东瀛刀在他掌中轻巧地弹了出去,正好削向刘崇山的面门。  “领教我的本事?”沈易老好人似的摇头叹了口气,“刘统领恐怕还不配。”  刘崇山跟沈易都是世家子弟,头顶那块祖荫差不多大,同一年登科,只不过沈易当年从文,刘崇山是正经八百的武举,后来又仗着家世进了御林军,很是风光过,何曾将那出了名不务正业的沈季平放在眼里过?  可是这些年过去,御林军里尽是权贵,刘崇山苦熬资历一直熬到现在,方才混个小小统领,那沈易算什么东西?他不过就是个半路出家的御用长臂师,踩了狗屎运搭上顾家的船,居然也混了个一方提督。  刘崇山怒极而笑,眼睛里几乎闪着红光,嘬唇作哨一声长啸,更多的叛军从祈明坛下涌上来,街边百姓竞相奔逃。  刘崇山:“都传说三十玄甲能平北蛮十八部,不知沈将军肉体凡胎,能捻几颗钉?”  这时,场下传来重型钢甲的呼啸声,只见数架重甲撕开防线围拢上来,扇叶似的将节节后退至的家将与皇帝围在中间,要命的雪白蒸汽向天,弯也不打一个。  自武帝起,举国各地的护卫队所携火机与钢甲都有标准,绝不准僭越,唯独御林军天上地下独一无二可供重甲,而今这条皇家恶犬终于噬了主。  沈易慎重地将抢来的东瀛刀横在胸前,只盼北大营能再快一点。  经这么一打岔,李丰缓过一口气来,他将那沾满血迹的外袍脱下来一扔,上前质问道:“刘崇山,以你多年来无寸功的资历,本难当大任,朕念在你刘家满门忠义,一手将你提上了御林军统领,自问待你不薄,你就吃里扒外勾结外族来报答朕吗?”  刘崇山一直自命不凡,总觉得仕途不顺是父母家族无能,心里怨愤,因此与自家宗族并不亲厚,反倒是和吕家人穿一条裤子,闻听李丰的意思是他连个小小统领都不配做,便尖刻地笑道:“陛下罪己诏上怎么写的?‘无识人之明,无治世之功,为政九年,多有昏聩之举,乃至祸国殃民’——既然您说得那样清楚,为何还不退位让贤?”  李丰险些咬碎一口牙:“你倒来说说,朕要退给谁?让给谁?”  沈易和江充心里同时一紧,沈易横刀震飞了一个刺客,一时紧张,本就不大趁手的东瀛刀居然直接飞了出去。  他就知道姓方的没有那么好心!  刘崇山这话说出来,让人想不联想到雁王身上都不行,这事根本不能往深里想,否则连顾昀也得一起捎上——不然他早不走晚不走,为什么非得这时候走?他和雁王一道,到底有没有合谋?  沈易心里几个念头一闪,冷汗都下来了——最开始沈易想得很简单,他觉得雁王南下就是办杨荣桂去的,于情于理不可能和吕家这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人搀和到一起,因此无论是于公于私,他都不能让吕常那群乱臣贼子阴谋得逞。  直到这时,沈易才发现自己被人摆了一道。  这事的始作俑者真的是吕常吗?  倘若方氏真的因为丫鬟听到了不该听的话而被禁足,她一个从小在深宅大院里长大的闺秀,是怎么把信送出去的?  一般人会觉得各大世家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倘若吕家被抄家,他家里那些姻亲也好不到哪去……但是倘若有人大义灭亲呢?  方钦拿着自己妹妹一封家信悄然送到北大营,关键时刻站稳立场,皇上有惊无险,便是他立了大功,就冲这个,方氏若是肯和离,哪怕吕家满门抄斩,她也能把自己摘出来。  方钦看似无奈,其实是弃卒保车,将吕家当个一次性的炸膛炮,针对的是雁王!  沈易在乱军之中护驾护了一半,突然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了。  他应该是接着护驾,等北大营来了铲除叛军,然后害死雁王和顾昀,还是立刻徇私,回手倒戈,送李丰去见阎王,干脆坐实了雁王谋反之名?  沈老妈子这辈子没有这么进退维谷过。  他手中东瀛刀一脱手,刘崇山立刻抓住机会,抢上几步,一连三刀砍过来,沈易脚下一乱,险些被他开膛破肚,狼狈地躲开,胸前的朝服给划开了一条口子。  叛军重甲逼近过来,一炮炸得祈明坛乌烟瘴气,身后江充大叫道:“沈将军!”  沈易勉强站定,蓦地一回头,只见一个叛军重甲连杀三个家将,短炮已经对准了李丰,就要把皇帝炸上天——  突然,空中传来一声尖锐的鹰唳,扎得人耳朵生疼,随后一支铁箭当空而下,几乎擦着李丰的臂膀洞穿了重甲胸前的金匣子,重甲在几丈以外炸成了烟花,江充将李丰扑倒在地。  沈易倒抽了一口凉气,手脚都是麻木的,下一刻,他突然回过味来——自从祈明坛建成之后,京城的禁飞网已经恢复了,除非皇上手谕或是玄铁虎符传令灵枢院,否则那鹰是怎么飞进来的?  顾昀回来了?!  三架鹰甲自空中直掠而下,空中优势明显,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隆安皇帝身边的刺客,为首的鹰甲落地,他带着铁面罩,看不出是谁,落在不远处,半跪在石阶上,将李丰扶起来。  这时,久候的北大营终于到了。  祈明坛上下混乱成一团,北大营和叛军战在一处,有那些企图浑水摸鱼的都被李丰身侧的几只鹰甲拿下了。  一得知顾昀回来——至少是玄铁虎符回来了,安定侯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沈易出于对顾昀毫无理由的信任,心里立刻就被安定了,接住一只鹰扔给他的割风刃,直接绞了刘崇山一条胳膊,活捉到御前。  御林军不敌北大营,不过一时三刻,尘埃落定,叛军首领被擒。  李丰也没那么傻,知道刘崇山背后必有人指使,立刻令人封锁城门,准备彻查。  他身上血迹未干,脸色却并未因为脱险而好看多少,李丰一眼扫过横尸遍地的叛军身上分外讽刺的御林军装束,想到自己手下那脱不了干系的一干重臣,还有方才刘崇山那句“退位让贤”,更是如冰刺横亘在他胸中……  李丰胸中一时容不下“鹰甲是怎么进京的”这么细枝末节的问题,他满脑子都是“背叛”两个字。  世受皇恩的簪缨世家结党背叛他,当心腹养在身边的御林军背叛他,他方才怀念过的、与他一起长大的顾昀背叛他,甚至是他的亲弟弟——  雁王入朝以后做了多少惊世骇俗的事,自军机处成立伊始,弹劾雁王的折子就跟例行请安一样没断过,都是他一手压下来的。  对这个过分能干的弟弟,李丰确实不放心过、疑虑过、甚至嫉妒过,但他没有动过李?F一根汗毛,自认为已经仁至义尽,难道就养出了一条想要他命的中山狼吗?  江充眼见李丰脸色不对,忙低声道:“皇上,这里人多眼杂,且先回宫。”  李丰茫然地看了他一眼,走了两步,突然一弯腰,手指痉挛在空中抓了几把,呕出了一口血来。  周围大呼“皇上”的声音连成了一片,李丰耳畔嗡嗡作响,良久才发现自己正抓着方才那救驾鹰甲的胳膊,指缝里的血迹将那鹰甲的铁臂染红了一片。  而这事显然还没完。  北大营统领飞快地抓着一个人来到李丰面前,禀报道:“皇上,此人方才趁乱偷偷摸摸地要往南出城,末将将他扣下了,恐怕是有什么不可告人之事。”  那人瑟瑟发抖,不时用眼睛去瞟吕常。  这时,有人指认道:“皇上,下官认得此人,此人是吕侍郎家里拉车赶马的,每日散朝的时候在外面候着吕大人,臣亲眼看过。”  吕常面如死灰,“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李丰扶着鹰甲的铁肩站稳,尽可能地挺直了腰杆,哑声道:“吕爱卿,你这时候派人出城,是要给谁通风报信?”  北大营统领狠狠地将那吕家的家丁按在地上,腰间剑“呛啷”一声出鞘。  那吕家家丁也是个软骨头,当场吓尿了,磕头如捣蒜道:“皇上恕罪,皇上恕罪,小人是被逼的,小人……是……是吕、吕大人,私下嘱咐小人,祈明坛事必,不论成与败,都……都让小人趁乱出城通知杨大人……”  李丰惊疑道:“哪个杨大人?”  那家丁咽了口唾沫:“大、大姑爷……杨、杨荣桂大人……”  李丰抓在鹰甲身上的手一紧,声调陡然高了:“杨荣桂身为两江总督,封疆大吏,怎敢无诏进京?你胡说!”  家丁:“皇上饶命!大姑爷早就偷偷到了京城南门外,就等着我家老爷信号,只、只要……刘统领成功,就……”  李丰:“怎样?”  家丁:“……拥立随之而行的新皇进京。”  李丰眼前一黑,要不是身边的鹰甲扶了他一把,险些当场晕过去。  沈易再一次被这猝不及防的发展弄懵了——倘若方才还能用“捕风捉影”四个字替雁王开脱,那现在这是怎么回事?证据确凿吗?他一时又弄不清顾昀到底是不是真回来了,心里起起落落个无数个可怕的可能性,冷汗快把甲片泡出锈来了。  方钦将头埋得低低的,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嘴角露出了一点笑容。  雁王是皇上亲弟,非谋反重罪难以撼动。  这不就谋反了吗?  “去将杨荣桂和他拥立的新皇请进来,”李丰咬牙切齿道,“朕倒要看看……朕……”  ☆、第94章互咬  正在李丰话不成话的时候,旁边那位鹰甲终于将铁面罩推了上去,不慌不忙地露了个石破天惊的面:“皇上,乱臣贼子都已经束手就擒,还请您多保重龙体,天子为社稷呕心沥血,何需为几个反贼伤身?”  那声音太耳熟了,李丰扭头一看,呆住了,扶着他的那鹰甲竟是本该在南边的顾昀。  顾昀突然出现吓坏了一帮人。  吕常脑子里“嗡”一声,杨荣桂跟他保证过,说那边行动万般小心,安定侯完全被他们瞒过去了!  在他原计划里,所有的布置都要在雁王离京的这段时间内完成——刘崇山那他说东不往西的蠢货是颗棋子,给个棒棰就当针,只要诱得他杀了李丰,杨荣桂不必出头,叫刘崇山将雁王接手推出来,到时候雁王是自愿的也好,是被杨荣桂胁迫的也好,只要他一露面,谋反重罪立刻落实,京郊北大营一旦反应过来,马上会进京平叛,将雁王与刘崇山一锅端了,让他们死在乱军中,就成了死无对证。  宫里没有太后,皇后是个见不得风的病秧子,凤印都提不动,太子还在吃奶,而吕妃的皇长子已经十一岁,江山是谁家的不言而喻。  顾昀远在江北,等他知道的时候皇帝和反贼都死了,京城中早已经尘埃落定,除非他无视四境之危,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两个死人起兵——就算是吕常这个小人也不相信顾昀能干得出来,顾昀要叛国早在北大营哗变的时候……甚至更早以前,他知道当年玄铁营之变真相的时候就叛了,王裹那老不死还能苟延残喘地活到今天?  此事只有两处关键,第一要看杨荣桂能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切断京城和江北的联系,瞒住顾昀,第二要看刘崇山能不能顺利杀李丰。  前者有杨荣桂以身家性命作保,后者更是本来万无一失,谁知不知是谁走漏消息,老百姓里居然埋伏了好多高手侍卫,北大营提前赶到,顾昀也从天而降!  至此,吕常就算再怎么样也反应过来了,他最信任的人里,有人背叛了,不是杨荣桂就是方钦……杨荣桂这番自己也落不了好,那会不会是方钦?  如果真是姓方的,那他可太歹毒了,借力打力,将他们的形迹泄露给北大营,又拖来顾昀,浑水摸鱼。不但能争个保皇的头功,此时除掉吕家,往后满京城各大世家中再无能与方家抗衡者!  吕常想着想着脑子就开豁了,一惊一乍地想道:“那方钦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是雁王党?”  而莫名变成“雁王党”的方大人见了顾昀,脸色也是一变,顿时就笑不下去了。  他本以为凭杨荣桂重大疫情也能一手遮天的本领,至少能趁顾昀赶往前线的时候把事情办利索,从头到尾,他的计划里并没有这尊杀神,虽然凭着北大营救驾之功,顾昀来与不来都不影响他的布置……可是莫名其妙的,方钦突然有种万事失控的预感。  这群人各怀鬼胎,唯有沈易是真的大大松了一口气,见顾昀如见救星,小凉风从他被划开的朝服里钻进去,直接扫到他汗哒哒的肉皮上,让他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哆嗦。  然而他这口气松得太早了,腥风血雨还没完。  只见顾昀将李丰交到赶来的内侍手上,后退一步跪在石阶上,不等李丰发问,便率先有条有理地回禀道:“臣与雁王和徐大人在扬州城分开后,便将亲卫留在雁王身边,同葛灵枢去了往江北大营查看军务,不料在江北大营的时候突然接到亲卫密信求救,说杨荣桂竟敢私屯兵马,挟持雁王意图不轨,臣情急之下,只好跟钟老将军调用了几台江北驻军的鹰甲,赶到扬州城时,发现那杨荣桂以平暴民之乱为名,将扬州府围了个水泄不通,臣带人在周围探查良久,乃至于趁夜潜进总督府,这才发现此人故意制造迷雾,杨本人已经不知所踪,而雁王下落不明,臣想到亲兵所言‘谋反’一事,唯恐京城有失,只好先往回赶,未能护雁王周全,有负使命,请皇上责罚。”  顾昀话一出口,其中惊心动魄处将周遭震得一片寂静。  方钦悄悄冲王裹递了个眼色,王裹会意,开口插话道:“皇上,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顾帅……顾帅的鹰甲一路从江北追到京城,怎么竟也未能截住那杨荣桂吗?”  这句话可谓是王国舅超常发挥了,看似无意一提,实则勾起李丰好多疑虑——究竟是那杨荣桂神通广大,还是顾昀故意将杨荣桂等人放进京城?安定侯到底是一路风驰电掣地救驾而来,还是本来就另有图谋,到了京城见北大营早有准备才临阵倒更不用提那“下落不明”的雁王,倘若他真的和城外叛党在一起,究竟是被劫持的还是别有内情可就说不清了。  众人的目光意味不明地落在顾昀身上,顾昀却仿佛无知无觉,坦然回道:“惭愧,臣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丢了杨荣桂的行踪,扬州城内寻找雁王、沿途搜索叛党又耽搁了许久,险些误了大事。”  这句话在场文官基本没听明白,被两个人扶着的张奉函却适时地插话道:“皇上、诸位大人有所不知,鹰甲在天上的时候速度极快,只能阵前或是在小范围内搜捕目标,从江北到京城这么远的一段,倘若不是事先知道搜寻的目标走了哪条路,目标也不是什么大队人马,三两只鹰甲找人根本就是大海捞针。”  然而事已至此,方钦一党绝不肯轻易放过顾昀,情急之下,王国舅紧逼道:“那既然知道事态紧急,顾帅为何不从江北大营多借调一些人手?”  顾昀侧过头看了他们一眼,从方钦的角度看过去,安定侯那双桃花眼的弧度格外明显,眼角几乎带钩,配上那一颗小痣,无端有点似笑非笑的意思,方钦心里顿时一突——王裹说错话了,自己抽了自己一巴掌!  果然头一句是超常发挥,这一句才是王国舅的水平。  可是顾昀平时不争归不争,人又不傻,此时断然不会给他再找补的机会。  “国舅爷的意思我有点不明白,”顾昀不温不火道,“那江北大营是我顾昀的私兵吗?我说调就调,吃紧的前线供给,虎视眈眈的洋人都不管了?敢问国舅爷,我朝除了皇上,谁能一句话兴师动众地将江北大营拉到京城来,劳烦指给我看一看,我亲手斩了那乱臣贼子!”  他隐含煞气的一句话把李丰说得回过了神来,顿时察觉到自己方才险些被王裹那芝麻绿豆大的心胸带进沟里——顾昀手握玄铁虎符,就算要造反,犯得上跟在杨荣桂这种货色后面捡漏吗?  顾昀:“皇上,臣这次反应不及,罪该万死,找到杨荣桂等人踪迹时已近京城,得知雁王很可能已被此乱臣劫持,投鼠忌器,未敢打草惊蛇,本想向北大营求援,谁知正遇见北大营在九门外严阵以待,才知道京中可能出事,好在北大营事先得了方大人的提醒,臣仓促之下只好命九门暂下禁空网,同时放北大营入城,幸而皇上洪福齐天,有惊无险——也多亏方大人准备周全。”  方钦脸皮一抽,感觉吕家党的眼神已经快把自己烧穿了,他从头到尾又是装病、又是匿名,甚至让王裹冲到前头,就是为了低调行事,藏在别人后面才是最安全的,最好让吕常根本想不出这里头有自己的事。  谁知顾昀一把软刀子捅过来,直接把他穿在了火上烤,吕常方才只是胡乱怀疑,被这一句话坐实了,震惊之余,恨得想把方钦剥皮抽筋。  李丰这才知道北大营不是跑得快,而是早就在九门外等着了,一时更懵:“北大营又是怎么回事?”  方钦只好暂时将顾昀这个巨大的意外搁置在一边,连同一位北大营偏将,斟词酌句地从其妹方氏的家书讲起,旁边有个瞠目欲裂的吕常,李丰又多疑心重,方钦虽然自信此事计划深远,自己绝没有留下一点不利证据,但一个弄不好还是可能引火烧身,只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李丰越听越头大,越听越惊心,此事牵涉之广、内情之复杂隆安年间绝无仅有,文武百官大气也不敢出地跪了一片,北大营已经临时将街边戒严,以免不该有的话流传到市井之中。  而方钦的赤胆忠心还没有表达完,北大营便收拾了杨荣桂一干人等。  杨荣桂在约定的地方没等到吕常的捷报,却等来了北大营的包围圈,当时就知道大势已去,刚开始本想以雁王为质,谁知新任北大营统领铁面无私,只道雁王自己的嫌疑还没洗干净呢,不管不顾地一箭放倒了挟持雁王的反贼,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一起带进了城中。  除“雁王”这位皇亲国戚有特别优待之外,其余人等一律五花大绑,押上祈明坛。  杨荣桂一路都在琢磨怎么办,此时膝盖还没着地,他已经开始先声夺人地喊起冤来。  江充上前一步喝道:“你勾结反贼起兵叛乱,有什么脸面喊冤?”  杨荣桂以头触地,嚎哭道:“冤枉,皇上!罪臣世受隆恩,岂敢有负圣上?此事从最开始就是朝中雁王党污蔑臣等,罪臣家中金银相加没有百两,国家危难时全已经换成了烽火票,所谓贪墨祸国殃民根本无稽之谈,不信您下令抄罪臣的家!臣待皇上一片忠心天地可表,请皇上明鉴!”  李丰的声音低得仿佛从喉咙里挤出来的:“哦?照你这么说,你私自上京,难不成是来救驾的?”  杨荣桂当场颠倒黑白道:“朝中雁王一党,一手遮天,欺君结党,无所不为,罪臣清白无辜,被小人搬弄是非,连内弟吕侍郎都不肯相信罪臣,几次来信逼问,为小人所趁,竟被奸王一党撺掇着犯下大错,臣远在江北,知道此事时已晚,情急之下只好扣下雁王,一路押解上京……”  李丰截口打断他:“小人是谁?”  杨荣桂大声道:“就是那户部尚书方钦为内弟献上‘黄袍加身’之计!”  方钦怒道:“皇上,叛党怀恨在心,无凭无据,分明是含血喷人!  王裹忙跟着帮腔:“杨大人倘若真的上京勤王,身边就带这么几个人吗?方才安定侯分明说扬州城内官兵聚集!”  吕常痛哭流涕:“臣冤枉!”  沈易:“……”  他头层冷汗方才被凉风吹飞,目睹隆安年间最规模庞大的一场狗咬狗,整个人已经惊呆了,第二层冷汗忙不迭地排队而出,简直不知道晕头巴脑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全须全尾地穿过这些层层叠叠的阴谋诡计的。  李丰:“都给我闭嘴!带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