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1页)
长庚:“皇兄,江北之地流民众多,四面八方都有,不知是个什么情况,我们连看都没看一眼,只在朝中大谈特谈如何安顿他们,不也是纸上谈兵吗?既然现在诸公各自有理,谁也拿不出个章程来,不如由臣弟走一趟,回来再向皇兄禀报。” 李丰眼角跳了跳,就在这时,一直当壁花的顾昀忽然慢悠悠地出列道:“既然雁王有这个心,皇上不如成全了吧,倘若江北贪官污吏横行,别人也不见得有分量压得住,要是不放心,臣可以沿途护送,不就是一点流民乱匪么,还不必放在眼里。” 长庚一愣,没想到他突然出面,这可不是安排好的。 沈易偷偷看了顾昀一眼,顾昀趁低头冲他飞了个眼色,实在是怎么看怎么没正经,沈易牙疼似的别开脸,感觉话本里的奸夫多半也就是这幅嘴脸了。 这话任是谁说都显得又狂妄又不靠谱,单单从顾昀嘴里冒出来无比斩钉截铁。 而后顾昀想了想,又补充了一个现成的借口道:“江南之地总归是要收回来的,臣正好要探一探前线情况,这两天本想上折子请旨来着,巧了,顺路送雁王殿下过去,保证把人给您全须全尾地带回来。” 安定侯一出面,谁也不用争了。 李丰隔日就下旨,以雁王为正钦差,督察院右副督察使徐令为副手,彻查江北疫情瞒报一案,安定侯沿途护送,顺带了灵枢院一人葛晨随行,探查江南西洋军的战备。 从朝会上下来,方钦心里其实是气急败坏的,只是城府太深,人前不便于表露出来,只好自己坐在马车上面色阴郁,他文采斐然,曾为先帝盛赞,手腕卓绝,能以非长子之身挑起方家这根名门望族的大梁,在朝中左右逢源,自接任户部以来政绩卓著,就是军机处那浑身刺的雁王爷见了他也和颜悦色,人前人后多有赞誉……整日里却要与吕常等小人为伍。 人言“君子不党”,可人又言“权势”二字一词,密不可分,无权便没有势,无势又哪来的权? 自圣人门下登天子堂前,自然与那些靠着家世捐官混日子的酒囊饭袋不同,哪个不想建功立业,留一段佳话?倘若他不姓方,非投入雁王麾下,好好将这乌烟瘴气的破烂朝堂整饬个干净。 可惜人是不能选择自己出身的,头三十年锦衣玉食,为家族所庇护,要什么有什么,后三十年就必定得为这个家族鞠躬尽瘁,囚困到死—— 突然,马车骤然停下,外面的家人低声道:“老爷,吕大人拦车,说有几句话想同您说。” 方钦脸色冷了冷,恨不能姓吕的赶紧去死,面无表情地僵坐片刻,方尚书将脸色调回和颜悦色的模样,掀开车帘半真半假地斥道:“狗奴才,懂不懂事,还不请上来,报什么?” 家里下人给主人背锅背习惯了,诚惶诚恐装得可圈可点,将一脑门官司的吕常请上车驾,往吕侍郎府上走去。 吕常一身冷汗黏在身上,进门倒头便拜:“方尚书救我一命!” 方钦心里冷笑,面上却大惊失色地将他扶起来,装傻充愣道:“延年兄这是干什么?” 吕常当然也知道姓方的装蒜,然而事到临头,找个救星只能紧紧抓住,不便计较态度,忙细细致致地将自家姐夫,如今的两江总督杨荣桂胆大包天瞒报江北疫情,清洗地方势力,将胆敢吃里扒外不服管的一干“异己”全部下狱,又派人封锁驿站,把进京告御状的秀才十八人暗杀在半路上,伪造成流民匪徒见财起意等事都交代了,听得方钦心肝肺乱颤,大大地长了一回见识。 吕常哭诉道:“方尚书,下官隐瞒不报,并非是为自家亲戚,是为了咱们的大计啊,您想,皇上病急乱投医,连烽火票这种有伤祖宗颜面的东西都发出来了,倘若知道江北已经到了这步田地,再加上军机处煽风点火,弄不好真会应了那群贱商的意思,让他们弄什么工厂啊!” 方钦看着吕侍郎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德行,心里好生腻歪,心想:“放屁!” 面上却只是忧心忡忡地叹到:“你糊涂啊延年,还记得当年灵枢院的张奉函发疯要皇上开禁民间紫流金,被雁亲王将折子打回去的事了吗?雁亲王总跟那群酸儒混在一起你就忘了他姓什么了吗?他姓李啊,李家人再怎么样能允许一群民间商人倒卖紫流金吗?雁王根本没想拿那些商人做什么文章,他分明就是知道了令姐夫所作所为,以此为引,声东击西,趁机发作我们。” 吕侍郎无言以对,只好嗷嗷哭,本就没什么颜色可言,这么一来看着简直是面目可憎,不顾方钦阻拦,又跪下来,磕头如捣蒜地一迭声道:“大人救命。” 方钦不想救命,就想让他早点去死,便推脱道:“雁王身边有那顾侯爷,安定侯一句话能把江北钟将军的前线驻军都调过来,收拾不了几个府衙吗?延年,不是我见死不救,我也是鞭长莫及啊!” 说完,仿佛悲从中来,跟着以袖掩面,愁云惨淡地抽噎起来:“想当年杨公与我同科登科,有同窗之谊,一起踏青游湖好不快活,如今各自两地为官,他遭了难,我不想救吗?” 吕常:“……” 来求人救命,反而把人弄哭了,也真算奇了,方钦不愧是心黑手狠的方家第一人。 吕常心里咬了咬牙,脸上凄然道:“方大人,此事一旦牵扯大了,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罪,你我世代相交,打断骨头连着筋,你不能不管啊。” 方钦的脸颊狠狠地抽动了一下,吕常这句话戳到他软肋上了。 方钦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通房所生,也不得宠,长到十来岁,跟哥哥们没怎么说过话,但这位方小姐少不更事的时候玩了一把大的——跟人私奔未遂。 其实海运开后礼乐崩坏了好多年,这事要是放在东边沿海民风开放的地方,根本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有那闲婆痴汉的议论几句就算了,弄不好还会有人夸这女子小小年纪颇有胆识——那么多洋女人露着后背上大街也没见家里谁有意见。 可偏偏是方家。 自元和年间开始,朝中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民风越开,世家门槛里便越是守旧,好像不这样就不能体现其清贵体统似的,方家这点事出得可谓十分打脸,本想直接关上几年送到寺里出家,但正赶上当时吕家有意攀附,见此机会心头暗喜,苍蝇遇上粪一样忙不迭地扑上去,最后,吕常一个花钱捐官的堂弟娶了方小姐。 京城中有头有脸的家族统共这么几家,互相聘来嫁去的,谁和谁都有点亲戚关系,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吕常的话是提醒,也是威胁。 方钦不哭了,缓缓直起腰来,端详了吕常片刻,心道:“区区一个小小侍郎,胆敢威胁我,此人不能留。” “吕公请起,”方钦沉吟了片刻,缓缓道,“我还是那句话,此事求谁也没用,想有转机,还要从雁王殿下身上下手。” 吕常一听,又把话说回来了,脸拉成了一截苦瓜:“可那……” 方钦竖起一只手打住他的话音,用小桌上的茶壶倒出了一点水,口中压低声音道:“雁亲王何等样人,整个国库都从他手中经过,会看得上你那仨瓜俩枣的孝敬?再者有些男子生性好洁,不愿那些闲杂人等近身,不好渔色也不稀奇,你搜罗的那些庸脂俗粉又不是什么绝色,我都看不上,何况雁王?” 吕常愣了愣:“那……” 方钦蘸着茶水,在桌上缓缓写了“黄袍加身”四个字,随即意味深长地看了呆住的吕常一眼,伸手将桌上的字迹抹去。 吕常瞠目结舌良久,一屁股坐在旁边,嘴唇颤抖了几下:“方大人,这可是……这可是……” 方钦冷笑道:“可是什么?你又待如何?像杀那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秀才一样中途截杀雁王爷?你当安定侯一天到晚在朝会上声也不吭一个,就真是摆着好看的么?还是真以为令姐夫能在江北一线一手遮天,让钦差无功而返?要真是那样,那妖僧的信是怎么送到军机处的?当今眼里不揉沙子,想当初一个翻脸,连安定侯也说关就关,你真当他会对吕家——对我们这些人念旧情么?” 一炷香的时间后,吕常魂不守舍地从方钦的马车上下来,游魂似的进了吕府。 方钦对车夫吩咐道:“回府。” 他漠然地在车里点上熏香,好像想把吕常的味道全部隔离开似的——该让有些人知道,世上不是有了共同利益,就能随意摆布他人的。 车厢中青烟四溢,方钦端坐一边闭目养神,心道:“要是能顺便把雁王拖下水,那就可谓是一箭双雕了。” 就算那雁王真的大公无私,心无杂念,连玉玺都不放在眼里,那么这次扳不倒,他手里也还有一部杀手锏。 雁王手腕酷厉,油盐不进,眼下不显山不露水,似乎只是个纯臣,然而细想起来,大梁走到如今这一步,每一步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这样的人倘不能并肩,必成劲敌,纵使亲王之尊,也少不得…… ☆、第85章大雕 和江充等人交代完自己南下期间的各项事务,长庚总算在太阳落山前赶回了侯府,正看见顾昀在开始指挥家人收拾行李——他本人优哉游哉地坐在院中栏杆旁,手中把玩着长庚送他的白玉笛子,时不常地凑到嘴边吹几个销魂的音。 ……若说长庚此时有什么后悔的,就是后悔送给顾昀一把有眼的笛子,早知道打根实心棒槌给他拿着玩多好。 远远地见到长庚回来,顾昀冲他招手道:“长庚过来,我给你吹段小曲。” 长庚唯恐他动真格的,忙大步走过去,一把揽住栏杆上的顾昀,将他拽了下来,凑到他耳边道:“留着嘴做点别的。” 顾昀:“……” 他发现真是近墨者黑,长庚越来越有自己的风采了。 两人一起往内院走去,长庚问道:“今天大朝会上怎么突然说要去江北前线?吓我一跳。” 顾昀背着手,白玉笛子在手指尖来回往复地摩挲,嘴角擎着一点笑意:“早不想在京城待了,天天泡在这种乌烟瘴气里,还不如前线痛快。” 长庚失笑道:“难道你是去散心的?” “嗯,散心,”顾昀道,“也不放心你。” 长庚一愣,嘴角的笑容渐渐凝固住了,有那么一时片刻,他明知道顾昀随口说的“不放心你”,不过是不放心他带着几个书生去临近前线的流民堆里,但一个古怪的念头却依然不受控制地自心底而发。 一个声音在长庚心里说道:“他不放心我什么?是怕我做什么手脚,还是怕我联手钟老的江北驻军逼谁的宫?” 顾昀见他脚步忽然一顿,莫名地回头看了他一眼:“怎么了?” 长庚与他坦然的目光一碰,顿时深吸口气,伸手揉了揉自己的眉心,心道:“我想哪去了,疯了吗?” 顾昀曾经是他的慰藉……如今想来,这慰藉止于情愫泛滥的那一刻,自从顾昀回头正眼看他的那一刻开始,便再不是了。 无情可以为慰藉,有情却是魔障。 有情,有欲,有色香声味,有日复一日的贪求,有恐惧忧怖,有妒恨离愁,有患得患失…… 七情与神魂共颠倒,六根为红尘所覆。 长庚赶上去,带着几分惶急拽住了顾昀的手,好像只有握在手里,心才会落在实处。顾昀长眉一扬,不以为意,原地摊开手掌,让长庚将手塞进自己手心里。 炎炎夏日,将军的手也没有温暖到哪去,只有手心处一点火力,全给了长庚。 正这当,王伯快步走来,正好看见这俩人庭院里就拉拉扯扯的德行,当即表情古怪地一低头,眼不见心不烦地禀报道:“侯爷,太子殿下来了。” “啊?”顾昀吃了一惊,“快请。” 长庚松开顾昀,暗自皱了皱眉。 片刻后,八岁的小太子蹬着一双小短腿跑到顾昀面前,侯府太大,小殿下为了保持威仪,不肯让人抱,来到顾昀面前的时候,鼻尖已经冒了汗,刚进院,一眼便瞥见长庚也在,顿时收住小跑,正经八百地迈着四方步走进来,先是开口要叫“皇叔公”,想起顾昀好像有点不爱听,于是小大人似的拱手见礼道:“顾帅,四皇叔。” 顾昀半蹲下跟他说话:“太子怎么这么晚还出宫来?” “我听父皇说顾帅要随四皇叔南下,特来为皇叔与顾帅践行,”小太子一板一眼地说道,说一半忘词了,转着眼睛想了好一会,耳根通红,脸上却装出镇定自若的模样,兀自接道,“愿此去江北一路平安,早日归来!” 顾昀被他逗坏了,一边听一边笑,小太子偷偷看了他一眼,被笑话了也不生气,笨手笨脚地掏出两个平安符来,给顾昀和长庚一人一个。 顾昀逗他道:“太子践完行,还有什么吩咐?” 小太子刚开始不好意思说,绷了好一会没绷住,小心翼翼地拉住顾昀的衣角:“还想求顾帅墨宝,父皇说他以前也有皇……顾帅的字帖呢。” 顾昀喜欢得不行,二话不说,俯身抱起小太子,直接在书房现写了一份给他,小太子令内侍用锦盒装好,欢天喜地地赶回宫去了。 一路礼数周到地将太子送出府,长庚这才道:“当年先帝拿我当棋子拴住你,如今李丰是故技重施,用太子修复跟你的关系吗?” 顾昀啼笑皆非道:“什么话,小孩的醋也吃?” 长庚似笑非笑地看着他,忽然道:“义父偏心,从来没有握着我的手一笔一划教过我写字。” 顾昀:“……” 当年谁模仿他的字迹,天衣无缝到把玄铁营的何荣辉都骗过去的? 顾昀:“你也八岁吗?” 长庚一脸淡定地拿话戳他心窝:“我八岁的时候也没有人教过我,胡格尔只会拿刚从炉灶里拿出来的烧火棍……” “好好好,”顾昀忙道,“给你补回来行了吧?” 顾昀说着,取过方才的笔给长庚,又从身后握住他的手,另一只手撑在桌上,微微垂下眼,想了想,带着长庚在纸上落下了一个正楷的“?F”字。 长庚满身都是他身上淡淡的药香,不动声色地深吸了口气:“写一个字不够,我在护国寺的时候都是抄经的。” “……”顾昀把手一甩,“去你的,想累死我吗?” 长庚也不吭声,就一动不动地盯着他,片刻后,顾昀服了,认命地将下巴往长庚肩上一垫,左手揽住他的腰,半趴在他身上,一笔一划地抄他那遭瘟的车轱辘经,感觉此人近日来越发恃宠而骄,简直要管不了了。 三天后,正副钦差——雁亲王与右副督察使徐令在顾昀及二十亲卫的护送下出京,灵枢院葛晨随行。 徐令是隆安元年李丰钦点的探花,人如令名,长得眉清目秀、面如敷粉,倘若不是安定侯那杀气腾腾的亲卫破坏气氛,单是这副督察使跟雁王站在一起,便活像两个相携出游的公子哥。 离开九门之后,顾昀直接将一行人带到了北大营,徐令一届书生,居然也不太怕顾昀这传说中的玄铁凶器,直言问道:“侯爷,我们来北大营是何意?” 顾昀笑道:“换马。” 此番行程前途多舛,徐督察使做好了满目疮痍、疲于应付地方贪官的准备,纵然有安定侯随行,也并没有增加多大的安全感——特别是在发现安定侯心情十分愉悦,仿佛不是去闯龙潭虎穴,而像是去郊游一样。 徐令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葛晨已经熟稔地进了北大营。葛晨拜入奉函公门下后,逐渐从奉函公手中接过了军工战备这一块,时常来北大营跑腿,都跑成脸熟了。 葛晨将一行人轻车熟路地带入了北大营的火机钢甲库:“王爷,徐大人,这边请。” 随后,徐令被震惊了。 只见那平地上有一艘“鸢”,与当年的红头鸢一般大小,外皮却远比红头鸢简单低调得多,并无那些画舫似的雕栏玉柱,上面只有一个灰蒙蒙的玄铁外壳。 这“鸢”森然幽静地停在原地,两侧找不到一只火翅,反而是四个底座上分别装着几排铁炮口一般粗的排期孔,线条流畅到极近优雅,就像是一架放大了无数倍的鹰甲。 徐令叹为观止道:“这是什么?” 葛晨得意洋洋地介绍道:“还没起名字,整个大梁只有这么一架,我们试着将鹰的动力装到了小鸢上,废了好多次才成功,此物既能运人,又比巨鸢那一步一挪的速度快得多。只是现在还不成熟,满朝上下也只得这么一架,耗油耗得厉害,装不了多少东西,这回是试飞之外的头一回用——什么时候能解决耗油问题,这空中战车一时片刻就能把那些洋毛子轰回老家去。我师父说,倘若能投入军中,不妨唤做‘大雕’。” 徐令难以置信地看了一眼并不意外的长庚——雁王殿下这是早有预谋要收拾江北一干蛀虫吗?居然连一日千里的代步之物都准备好了! “我们直接前往江北前线,”长庚道,“侯爷已经和钟老打好招呼了,将此物留在前线驻军处,再想办法乔装自南往北走,南来北往的驿站想必已经严阵以待了,何苦去钻他们的套?怎么样,徐大人敢不敢坐这尚且无人染指过的‘空中战车’?” 徐令家境贫寒,不屑于跪拜权贵,也不屑于与商贾为伍,虽自小素有神童之名,天分卓绝,分明是大才之人,一路走来,却有多少次要为那些个权钱交易的人让道,乃至于当年名动京师的大才子在朝中蹉跎了无数岁月,心里岂能无怨无尤? 而此前,朝中素有谣言,说上次雁亲王整治运河沿岸,看似雷厉风行,实际不过给了各大世家一个安插自己人手的机会,徐令这次跟雁王出来,深知江北地方官根基深厚,势力盘根错节,心里不是不忐忑的,唯恐查到最后,又不知为谁做了嫁衣裳。 直到这时,他才感觉到了一一点雁王恐怕是真想办点事的意思,心潮澎湃时,朗声应道:“食君之禄,岂敢临阵退缩?王爷请!” 当年顾昀用鹰甲从西北飞到江南,也不过是两三天的事,这空中战车体积大,到底比玄鹰慢一些,然而也慢不了太多,从京城到江北前线,不过耗时两天半,此时雁王出京的消息都尚未送到有心人手中。 而他们这一走,京城中也开始有人蠢蠢欲动。 隆安皇帝酷爱勤俭,自从战事告急后,整个京城空气十分紧张,比国丧还要清寂几分,歌舞娱乐一概全停,谁也不想在这种时候触隆安皇帝的霉头,十来家明面上的勾栏院都关门歇业,连个消遣的地方也难找。 顾昀一走,沈易每天又少了个地方喝酒闲聊,实在无处可去,恨不能长在军营中。 刚开始确实没什么事,谁知躲了没两天,沈家就来人捉他回去了。 沈易无可奈何,只好奔赴刑场一般地和自家小厮回去,哪知人还没进门,沈老爷子挂在门口的八哥就开口冲他大放厥词道:“两条腿的小畜生回来了,两条腿的小畜生回来了!” 沈易捡起个谷壳,往那鸟脑袋上弹了一下:“闭嘴,扁毛畜牲。” 鸟挨了揍,十分不忿,尖声叫骂道:“小畜生没毛,你个丧门星的小畜生没有毛!” 沈易愣了愣,将马缰绳递给家里小厮——“丧门星”这词他已经很久没听过了,一时忍不住偏头问道:“家里谁来了?” 下人回道:“回将军,三夫人带着辉少爷来了,正在里头跟老太爷说话。” 沈易心里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三夫人就是他三叔的遗孀,三叔当年为他所累,英年早逝,家里只留下一副孤儿寡母,堂弟沈辉从小体弱多病,长大以后又添了放浪形骸的毛病,一天到晚没别的正事,就知道混在脂粉堆里,满脸纵欲过度的肾亏样。 沈老爷子虽然一直对弟媳有愧,但婶娘一直将三叔的早逝算在沈易头上,两家已经好久没有交集了,沈易至今记得那披麻戴孝的妇人指着他大骂丧门星的模样,不由得奇道:“婶娘来有什么事?” 下人道:“这……小人也不是很清楚,只是见三夫人提了好多礼来,进门也客客气气的,想来亲戚走动,总没有坏事吧。” 沈易“唔”了一声,心事重重地走进去,果然见他那三婶和堂弟都在。当年的俏丽寡妇如今已经老得挂了相,三夫人颧骨凸出,下颌骨尖锐得能捅刀子,沈辉状态更差,黑眼圈快砸在脚背上了,整个人就是一架尖嘴猴腮的空壳子,一见沈易就谄媚地笑,笑得人浑身不舒服。 还不等沈易见完礼,三夫人已经站了起来,手里的帕子卷成了一团,笑道:“多年不见,季平竟这么出息了,西南提督,那可是封疆大吏,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唉,我这个当娘的,就是不如你爹狠心,早知道当年将你这不成器的兄弟踢出家门,由他去四方闯荡闯荡,现如今也不至于长成这幅熊样。” 沈易不知道她是几个意思,但是客套,不吭声。 三婶仿佛是有点怕他,勉强撑着热情打了个招呼,就坐在一边不敢看他了,三言两语间,沈易听明白了三婶的意思——闹了半天都是他那堂弟沈辉惹祸,沈辉文不成武不就,捐个不入流的小官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前一阵子隆安皇帝明令禁止官员出入烟花之地,偏有不长眼的不往心里去,明面上的勾栏胡同不敢去,便纠集一帮狐朋狗友去嫖暗娼。 偷腥也就算了,几碗黄汤下肚,还因为争风吃醋跟人大打出手,闹到了京兆尹那里。 全国愁云惨淡,这帮人还有心情搞这种事,京兆尹当即将一干参与斗殴的败家子下狱,本来都是些有头有脸人家,各自活动一下关系就出来了,谁知正赶上隆安皇帝整顿风气,撞在枪口上了。 沈易听完以后嘴角直抽,心道:“沈辉这小子要是我儿子,早就打死了,还让他出去丢这种人?” 三夫人抹眼泪道:“为了这孽畜,我可算是求爷爷告奶奶,能走的关系都走了,后来还是我一个手帕交,早年嫁给了刑部陆大人,出面替这孽障出了几句好话,才将他赎出来。” 沈辉漠然地在一边嗑瓜子,好像祸事不是他惹出来的一样。 沈易一时没搭腔,他虽然出身世家,却鲜少和这群人混在一起,谁是谁的夫人谁是谁的姻亲一时反应不过来。 沈老爷子搭腔道:“既如此,咱们也应该好好登门道谢才好啊。” “可不是,”三夫人来了精神,说道,“隔日我便亲自备下厚礼前往陆大人家道谢,哪知人家非但不收礼,还客客气气的,说是小事一桩,只为了与我们沈家结个善因,往后指不定要做亲戚呢——我这才知道,是沾了咱们沈将军的光。” 沈易看了她一眼,又看了自家老父一眼,有点笑不出了。 沈易生硬地说道:“不知婶娘这话从何说起的?” 他沙场出入,书卷气再怎么重,也不免沾染了几分肃杀气,冷下脸来一抬眼,三夫人脸色抽动了一下,仿佛是不堪与他对视一般狼狈地移开视线,躲躲闪闪道:“二哥近日不是正给将军说亲吗,将军有所不知,我那手帕交的同胞妹妹正是户部吕大人的继室,吕大人之女正待字闺中,有才有貌,在京城素有令名,当年咱家将军解京城之困时,那丫头就十分心许将军——英雄谁不爱呢?只是咱们将军日理万机,素来与文官无甚交往,女孩家脸皮也薄,不好贸然来问,托我来探探口风。” ☆、第86章无人 半个时辰后,沈易推说晚上有事,还要去一趟北大营,不在家里吃,剩下沈老爷子一个老纨绔,整日里除了念经就是遛鸟,前朝后宫一问三不知,也不便留自家兄弟的孤儿寡母用饭,三夫人母子便告辞离开了。 那母子俩刚走到门口,便听沈府那门神似的八哥又发话了,此扁毛大仙目送着三夫人那一顶小轿,张牙舞爪地扑腾着翅膀道:“婊子遛赖皮狗,癞皮狗。” 沈辉的脸色当场黑了,捏着鼻子送客的沈易低头蹭了蹭鼻子,掩住嘴角一点笑意。 他原本觉得这鸟嘴里不干不净又烦人,改天应该给揪下来拔毛炖了,没料到外敌当前竟也能冲锋陷阵一二,顿时十分宽慰,决定改天给它老人家弄点好米泡酒下饭。 不过面上,沈易还是解释道:“这畜生整日在门口挂着,人来人往谁见了都逗,学了一口市井粗话,堂弟别给跟畜生一般见识。” 沈辉是个被酒色掏空的败家子,不敢在西南提督面前扎炸刺,只好牙疼似的笑了一下,落荒而逃。 沈易目送这母子走远,面色才沉了下来,他在门口站了片刻,伸手摸了一把八哥鸟的尾巴,自语道:“单是听说过穷人家吃不起饭卖儿鬻女,见识过跑到将军府里来买将军的吗?” 八哥敌我不分,扭头给了他一口,啐道:“呸,蠢畜生!讹得你裤裆别不上针脚!” 沈易:“……” 还是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