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1页)
王管家:“……” 吵赢了,还这么气啊。 谢星珩缺点明显,护短又占有欲强。 惹到他,算是踢到铁板了。 江老三强行指婚,江承海直接招婿,两家已是生了嫌隙。 现在还没到撕破脸的时候,在江老三有新的“钱袋”前,两家都得和和美美的。 此次江家救济难民,江老三也得推波助澜,帮忙拿下牌匾。 他活该。 “拿笔墨纸砚来,我写封信,明早你派人送去农庄,交给老爷,别对少爷说今晚的事。”谢星珩吩咐道。 小鱼现在不宜分心,忙完这阵再说。 同一时刻,江知与随堂哥入席落座。 在堂屋摆了两桌,男女老少都有,小哥儿就江知与一个。 江承海把主座留给他,让在场的人脸色都非常难看。 江知与穿得英姿飒爽,孕痣被抹额遮住,眼眸凌厉,不笑时,面如寒潭,颇有几分气势。 他目光四巡,沉声道:“开席吧。” 相较于紧张,他更多的是害怕。 自三叔从地方官升调京都后,亲族们就转了态度,相继朝三房靠拢,也揣摩三房的意思,对江知与多有轻慢。 不论他做什么,都伴随着的挑剔与规训。 乖顺了,说他木讷无趣。 活泼了,说他轻浮浪荡。 不懂规矩,说他蠢笨如猪,枉费三叔请人调-教。 懂了规矩,又要说他呆板不灵活,让他别忘了三叔的调-教之恩。 明明可以用“教习”“教导”,偏要这样,实在讨厌。 父亲脾气硬,一看他受委屈,就要替他出头。 过后,这些情况反而愈发多。 他依然会被训,说他不懂事、不体贴,还说他搅家精,就会给他爹添麻烦。 现在都是亲族一体,没谁家是独立出来过日子的。他难道想要父亲成为孤家寡人吗? 他不想。 他慢慢变得文静内敛,有事都往心里藏。 问就是大了、懂事了、学习有成果了。 他也是那时,对三叔说的好亲事日渐期待。 他想,他若是有官家背景,就不会受这些委屈,更不会让父亲为难了。 原来都是不靠谱的东西。 还是父亲说得对,自身本事硬,才有话语权。 他现在坐这里,族亲不服,也都来了。 他心境缓缓平静,自斟一杯酒,举杯遥敬:“都是亲人,我也不说客套话,这次约你们过来,是想聊聊种豆子的事。” 种豆子,是□□、销三位一体式经营。 其中“供”是原材料,各家良田都要增种增产。 好豆子可以送去榨油、晒酱油、晒大酱,做豆制品。 劣一些的豆子可以用来发酵黄豆肥,让产量翻翻。 江家大房跟二房亲近,大房自留了榨油的法子,后续拿油渣养鸡,自循环。 二房,也就是江致微,经过一番思虑,决定留下发酵豆肥的法子,专营原料供应。 余下的,晒大酱、晒酱油,一听就是挣大钱的营生,两桌人都放下了筷子。 江知与没立出威严,这群人还不如枫江乡亲懂事,事关自身利益,他话说一半,都有人笑着插话。 一句接一句,互相聊上了。 “足不出户的小哥儿管我们这些当长辈的,笑话。” “招了婿,还真把自己当男人了啊?” “什么带我们挣钱,那些法子还不是江老大拿着的?” “要不说哥儿姐儿外向呢?招了个枫江婿,恨不得贴家底,贴不起了,要我们合资?谁陪你玩儿。” “不如致微带着我们,致微领头,我倒愿意给面儿。” …… 江知与不急,安静听他们说。 他家账上不算固有资产和货物,余银有三万七千多两。 农庄计划延迟,就当赔了家底儿,白养千人两个月。 秋季不给京都送大礼,他家养得起。 况且,以族亲从前对他的态度,若非父亲想扶持,他自个儿在农庄里,也能搭起架子。 要他们做什么。 江承海眉头压着,拳头握着。 他都仔细挑了,还把些小辈一起带来了,怎么乱成这狗样子。 他侧目看江知与,孩子神色淡淡,似乎早就习惯了。 江承海突地眼热,扬手要拍桌,被江知与拦下了。 “爹,我们不管他们。” 愿意听,自然安静。 菜冷饭凉,他就回去睡觉。 那些法子,他不给了。 又不是他求人,凭什么要他赔笑。 旁桌上有个年轻女孩儿站起来,笑着点名:“表叔,就你话最多,你家一定瞧不上做酱油做大酱吧?待会儿别抢好吗?” “姑姑,你也插话,你看看啊,我哥急得脸红脖子粗的,咋的?表叔家地多人多,他家种地都够过日子,你家也要跟着攀比?” “大堂伯,你瞧瞧他们,一点面子都不给你。族长可说了,要你看着场子,别把好事给整黄了。我都看不下去了。” 她做事敞亮,倒杯酒离席,走到江知与旁边,给他敬酒。 “我比你大两个月,你得叫我一声姐姐。” 爷爷辈的亲戚。 江知与心里数了数,爷爷的哥哥的儿子的女儿。 他听说过,叫江玉昭。 很小就到县里零散着卖货,一般货郎都是男人,她女扮男装,走街串巷,被他爹碰见,许她在杂货铺占格货架,所得银钱江家不收。 江知与跟她碰杯,“玉昭姐姐。” 江玉昭顺杆儿上,拖着圆凳就到他旁边挤挤,把江致微挤到了旁边,当起了捧哏。 “你继续说,我很感兴趣,做酱油做大酱,一听就要很多人,我家人少,就不凑热闹了。我们聊聊做豆腐,我做豆腐合适吧?戏文里还有豆腐西施,你看我能成事儿吗?” 江知与含笑点头,“当然。” 做豆腐,属于食品大类。 煮豆浆、做豆花、做豆腐、晾腐竹、做豆皮豆干、炸豆腐泡。 还能做腐乳、霉豆腐,臭豆腐。 又能发酵豆芽、磨黄豆粉等等。 江玉昭听得眼睛发亮:“我的个乖乖,我还只会煮豆浆,你全都会?” 她是真会来事儿,跟会来事儿的人讲话就轻松。 这些营生的法子,完完全全属于谁,又是怎样来的,靠谱不靠谱,是在座众人都在乎的问题。 聊到这里,窃窃私语戛然而止。 江知与却不急了,“我们先吃饭,吃完我跟你细细说。” 其他人急了。 “你把我们叫来,不是为了吃饭的吧?” “该说的说了啊,天都黑了,屋里又闷又热的,我们待会儿还要走夜路回去。” 江致微忍不住了,“你们可以不吃,也可以现在先回家,哪凉快哪呆着去。” 旁桌小辈,都是江承海打眼挑的人,有些是跟着家属来的,有些是自个儿来的。 像江玉昭就是自己来的。 那桌几人对视一眼,想着挤开这些老顽固实在太难,便相邀结伴,过来约着江知与去旁桌吃。 “别理他们,他们爱摆长辈架子,咱不听。我们聊会儿,马上要收麦子了,下季种什么得赶紧定下,你这头有这么多难民,也得安置不是?我家佃户少,地虽不多,接个五六户却不是问题。” 另几个年轻人也跟着说,都能往自家地里塞些枫江百姓。 提供了自身价值,才绕到基础的种豆子上来。 各家增产多少,收成后能否全吃下。 黄豆是重要农作物,这些法子都不行,也不愁卖。 大不了他家出船,带去外地销售。省得本县泛滥压价。 江知与细聊前,定下了规矩。 “要跟着我干,就得听我分派。半途反悔,我一样踢出去。” 议论他的人,同时也在观察他。 发现他如今不是从前忍气吞声的软团子,拿捏着数个挣钱营生,各家都不想成为坏事的恶人,都老实点头。 江承海目光紧紧看着,心里已经将刚才嘴小鱼的人踢出局-。 看不上他家小鱼,就不要吃他家小鱼喂的饭。第16章敢和离试试 饭吃得久,到亥时正方散。 江知与临时改了主意,没在席间将营生分派完,只做了假设。 假设亩产能跟上,甲家做酱油,乙家做大酱,再有其他小家庭联合做食品加工,他们分销,或者盘个大的铺面,以丰州目前的消费力而言,每月能盈余多少。依照比例,分到个人手上的又是多少。 各家都有田地,都沾点原材料供应。不论做什么加工,都是生产方。 除了食品加工可以立马看见成效,其他都要等。所以销售紧着豆制品来,他们能开一家丰州最大的豆制品门店。 像李屠户的肉铺一样,全县最大。 大会散了,小会开起来。 江家父子俩,都想把不听话的人排除在外。 没道理别人瞧不上他们,他们还上赶着带人挣钱。 江致微没意见,但里边还有族长的儿子,这头只能捏着鼻子忍下来。 江承海说:“忍也行,分红比例改掉。” 各家分户组团生产,销售就由他家领头,出铺面和方子。 最初计划是,生产方得五成利,他跟族里平分另五成。 今天看这情况,族里明显也偏心老三。 说了要镇场子,实际只有话说得漂亮,堵他们嘴,好事儿一件不办。 既然这样,他就少给族里分红,族里占一股,他得三股。余下六股,他分给能向着江知与的人。 原先想着,分给颇有势力的族亲,可以省很多事。 今晚一见,他觉着势力是可以培养的。 比如江玉昭这种门庭冷落,家境贫寒的。 她确确实实是江家人,挣钱了能给族里增产。给她了,谁也没法说不是扶持族亲。 江致微皱眉:“族里会有意见,到时可能不顺……” 江知与说:“做大酱的法子给族长家,他不可能拿去给三叔,和我们同在丰州待着,往年我家贡献不少,能有几分情面。” 再把食品加工分给颇有势力的族亲,让他们计算分股去。 余下小家庭,各家都能当原材料供应商,多种黄豆,收成能兑成现银,日子也有盼头。 算来算去,只是截下了酱油的法子。 江知与说:“给玉昭姐姐他们做。” 他看得出来,旁桌小辈里,有几个是他父亲挑出来的人。 最后,他说:“分出去的,我家就只分红,铺子经营不插手了。” 少些接触,也就少些矛盾。 提供铺面,则是拿捏了销售命脉。 族亲若是掀桌翻脸,他们就清货赶人。 他们家暂时专心弄好豆油酱油,再把养殖场办好就够了。 商定好名单,他写下来,明天去见族长,跟他把事儿定下。 子夜方结束,送走父亲跟堂哥,江知与收拾洗漱,躺进帐子里。 初来农庄第一天,又忙又累。 素纱帐落下,他在小小的空间里获得了安全感,四肢划水般张合几次,有种终于能独自躺会儿的喜悦。 过一阵,他翻来覆去,又睡不着。 认床,不习惯。 短短几天,他喜欢上夜里有人陪的感觉。 江知与捏捏喉咙,闭上眼睛,数着黄豆催自己睡觉。 隔天,他起大早,穿着朴素,换上青布裋褐,吃了早饭,带上两桶时鱼,去族长家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