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的现代小相公小说免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章(第1页)

  是夜,夫夫俩早早洗漱完,躲进帐子里。  屋里放了一盆冰,扇子轻摇,凉气流转,倍感凉爽。  江知与平躺着,姿势端正安详,双手交叠于腹部。  天热,他只扯过薄毯搭着肚子。  谢星珩守着他的规矩,隔着距离睡他旁边,单手支着脸侧躺,另一手缓缓摇着扇子,给江知与做临时培训。  “难民惨不惨?你看了难受不难受?”  江知与点头。  难受得紧。  前几批难民到城外,他家布施,他亲自去的,一回来就哭,感觉很压抑,父亲就不让他去了。  谢星珩又问:“我们成亲,是为了破你的命格,给你隔代的宗亲挡煞,这事儿你知道吗?”  江知与忙解释:“这是假的,我爹……”  谢星珩用扇子轻轻压住他唇色健康的嘴巴,“我知道。”  “从消息传出去开始,这就是真的。不论你对爷爷奶奶是什么感情,你现在都是孝顺孩子。”  江知与侧目,见他没动气,便听话点头。  “……安置难民,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谢星珩把他的抗拒看在眼里。  心里更新信息:江家内部的关系,比他想象中还要糟糕一些。  谢星珩说:“没关系,只是借你三叔的名头用一用。”  知县给江承海面子,八成是因为他背后有个当京官的江老三。  善心是幌子,是最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孝心则是主力,是计划顺利实施的催化剂。  “不用提多,稍带一句。记住了,你本来就善良,看见难民处境难受。再者,江家在丰州,多受知县照拂,你一直很感激,希望能有机会为他分忧。最后浅浅带一句,算命的说你命中带煞,你也想积德化解。”  纯粹的善良,做不出这么有魄力的事。  马屁谁都爱听,应付上级尤其如此。  最后绕到核心点,提一嘴命格。一来让常知县记起江老三,二来把江家此行的目的,转化为江老三授意,想要博好名声。  名声归江家,政绩给常知县,功劳算小鱼头上,谁也不落下。  这样做,还有一个长远好处,江家大房的孝名会传扬出去,三房带着两老,都不好反驳。  以后京都发难,就不敢打明牌。否则就会有人问一问:那你说,他们接管难民做什么?  江老三总不能发疯掀桌。  当然,话说得再漂亮,理由站不住脚都难以服人。  这一计是最浅层的场面话。常知县能在经济富裕的县里做一县之主,脑补能力——揣摩上意的能力必须及格。  解释不清楚的部分,全甩锅给江老三。  上级没必要给下级解释清楚,就看常知县给不给面子。  谢星珩一番梳理,让江知与有了熟悉感。  和他爹爹教他的,怎么在社交里获得人脉与利益一样。  后宅的夫人夫郎们,是维系各家感情的关键。  夫君们有更紧要的事情做,没空一直处理人际关系,到了要用的时候,再去联络就迟了。  江知与还未嫁人,跟着爹爹去过很多茶会、花会、寿宴,在同辈的哥儿姐儿里锻炼过。  他还有一个优势,他三叔是官,他去过几次京都。多年吃亏,他知道怎么跟三叔说话最合适。  常知县也是官,虽比三叔官职小,可他跟自家关系远,相处起来差不多。  大不了,他把常知县想象成老阿叔,当他是后宅夫郎就好了。  这样想着,江知与轻轻笑了声。  他记得谢星珩爱听夸夸,这便夸道:“小谢,你真厉害,什么都懂!”  谢星珩放下扇子,坐起来活动胳膊。  江知与懂事得过分,知道他是支久了,胳膊酸,跟着坐起来,帮他揉捏捶按。  谢星珩舒服得眯眼。  算小鱼交学费了。  正事聊完,熄灯睡觉。  江知与躺了半天,没见谢星珩动。  他经常去镖局,知道年轻男人成亲以后,都会很黏人。  小谢现在离他远远的。  江知与侧过身,朝他靠近。  谢星珩听着动静睁眼:“小鱼?”  “嗯。”  江知与应声,黑夜里看不见他红红的脸,他就诚心发问:“你都不碰我?”  谢星珩失笑,胳膊一扬,精准落在江知与蜷缩的手边,“我不会,你做个示范,你来碰碰我。”  和洞房时不一样。  碰碰手一点都不缠绵。  江知与却很是心安。  他松开攥紧的手掌,手指量出的距离,刚好到谢星珩的手上。  谢星珩再进一步,把他手握着,预判了江知与的预判,提前用力,让他抽离失败。  “送上门了还想跑啊?”  这算什么送上门。  江知与陡然放松下来。  他想,小谢还是黏人的,也还是好性子。  只是更体贴。  次日,夫夫俩睡到自然醒。  江家早饭不一起吃,就没有晨昏定省的破规矩,除开新婚第二天的敬茶,后边都随意。  拜访常知县的时辰临近中午,不必着急。  江知与只需穿戴得体,就能随父亲出门,其他物品他父亲会准备。  他今天戴抹额,一般有重要场合,又必须他出面见异性,他会戴上抹额,遮遮孕痣。  谢星珩说他孕痣很漂亮。  不懂眉心痣的人有难了。  江知与摸摸脸,对着镜子把抹额系好,穿了一身水青圆领袍,问谢星珩合不合适。  他年岁尚浅,这回是“善心”作祟,打扮得稚嫩点才好扮演人设。  谢星珩跟他说:“你到了府上,适当任性一点,想顶嘴又不敢,憋着委屈,适时讲些车轱辘话。”  江知与:“……”  为什么你很有经验的样子。  谢星珩微笑:“读书使人进步。”  干活是干不了一点的,他现在就是嘴强王者。  -  城内拥堵,马车走不了,出门坐了一路轿子,再下来步行一段,走路去常知县府上。  江承海问他:“姓谢的有没有提点你几句?”  江知与想了想,没什么不能说的,便简略如实转告。  江承海:“……”  什么老油子。  江知与帮着谢星珩拉印象分:“他是看书看得多。”  江承海认可。  毕竟谢星珩那点家底,哪够他积攒这么丰富的经验?  看书倒是有可能。虽说家穷,买不了几本书。可姓谢的嘴皮子利索,也会做人,哄着同窗,拍几句马屁,借本书看看很容易。  江致微就收过一本谢星珩东拼西凑抄录的书。  趁着没到地方,江知与确认问:“我照他说的做吗?”  江承海点头,“还得随机应变。老李头想讨几份盐引,也在走常知县的门路。”  这是意外。  正常人料不到商户要插手。  两人到了门外,稍做停顿,整理仪容,拎着食盒,上前自报家门,被门房引入偏厅。  江知与第一次来知县府上,目不斜视,看眼前所及的风景。  知县府是三进的大宅院,过了门厅,是一面雅致的迎客松影壁。  进二门,沿着游廊朝东边走,上小桥,看高低有序的山石与青青流水。  池内金鱼成群,靠中央的部分荷花挺立,簇拥开放。  花树沿岸,落下一排斑驳树影。走在小石子路上,很是清幽。  下了小桥,就到了待客的偏厅。  门窗皆敞着,里间一张不大不小的四座圆桌,都是黄花梨木,花样简朴。  两侧墙壁挂着几幅字画,离得稍远,看不清印章,江知与观画工与字迹,非大家之作。  偏厅前后门相对,正后面是一处大平台,悬在池塘上方,从这儿出去,喂鱼赏花都是极好的。  府上丫鬟上茶,用的素瓷杯盏。  茶香浅淡,滋味涩而不陈。  是春季新茶。  劣茶。  江知与看向他父亲,江承海摇头,“没事。”  他便定心等着。  对商户而言,不论背景如何,权利不在自个儿手里,见了官员就要矮人一头。  常知县管理丰州,是他们顶头的上官,对他们不需太客气。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常知县来了。  他年过四十,人瘦长,留着一撮山羊须,眼睛湛亮。  他姿态开怀,平易近人,进了偏厅先笑呵呵说近日公务繁忙,视线却不经意在江知与身上扫了一眼。  他曾为小儿子请官媒,去江家说亲。  江知与招婿,丰州多少儿郎心肝儿碎?他那不争气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  三人入座,江知与旁听。  他在人情上稚嫩,待人接物又是一等一的规矩,任谁都挑不出一丝错处。  又天生一副好样貌,出了名的乖巧。见了常知县后,发挥自身优势,像陪父亲见长辈的小孩。  有情绪波动,不像根木头,又懂事的不闹不插嘴。  谢星珩说的演技,对他而言有难度。  他不会装样,只会端庄。适当放开了些,勉强能混一混。  而且,他的确有小情绪。  父亲在他心里是很高大很了不起的人,脾性刚烈强硬,常跟他说,人在外面混,太软弱是会被欺负的。  可是现在,父亲对着常知县赔笑又陪茶,尽挑着好话捧着说。  他心里难受。  知县是七品官,三叔是五品官。  也难怪三叔能这样欺负他家。  正想着,常知县话锋一转,看向江知与:“你今天才是成亲第三天?”  丰州习俗,三天回门不包括成亲当天。  一般而言,回门前的三天内,夫夫俩也不会分开。  江知与反应快,没把这话当寒暄,立刻明白,这是他父亲说的“随机应变”。  他点头答话,先前憋着的心疼适时流露,眼圈儿发红。是个可怜样,一看就受了大委屈。  常知县眉头微动,“怎么?你夫婿待你不好?”  江知与没正面回话,思绪急转。  父亲说过,老李头为了盐引,也想帮县里解决难民的事。  他家此行过来,目的不纯。  相较而言,能看清所求为何的李家,比他们家更合适。  可常知县在他父亲说完计划后,是有心动的。  现在是对他这个“主事人”的考验,也是对江家目的的试探。  他要给出一个让常知县信得过的理由,还要表现出来他有主事的能力。  江知与努力让自己的身体松弛,显得自然、不紧绷。  他想到第一次见谢星珩的场景。  在闻鹤书斋,谢星珩作秀才打扮,看似体面,脸上脖子上,却有斑驳黑痕,是擦洗不干净留下的痕迹。  身上也是久未洗澡,闷出来酸臭味。  一个书生,一个秀才,还那么年轻,就这么进城了。  他嗓音略有颤抖:“我夫君是枫江逃难来的……”  起了个头,江知与垂眸,掩饰因撒谎而闪烁的眼神。